電影《愛·欺》影評:的格倫·克洛斯沒拿到奧斯卡影后冤嗎?
愛·欺影評確認過眼神,不給格倫·克洛斯一座小金人不是奧斯卡評委瞎了,是好演技被平庸的劇本拖累了。
今年是奧斯卡小年,所有大獎花落誰家幾乎都在風向之內,要說有什麼爆冷,最佳女主的獎項可能算是有一點意外。也只是一點而已。畢竟《寵兒》的奧利維婭·科爾曼也是在頒獎季一路橫掃影后提名,拿了金球獎(音樂/喜劇片),何況還有新科威尼斯影后光環傍身,只不過她是第一次提名奧斯卡,而且《寵兒》中是三大女演員飆戲,艾瑪·斯通和蕾切爾·薇茲也分走了不少光彩。
耐不住《寵兒》題材好啊,英國女王安妮的故事(生了17個孩子全都短命也是沒誰了)。英國王室也算是奧斯卡大IP了。凱瑟琳·赫本(《冬獅》)、海倫·米倫(《女王》)演英國女王(王後)都拿下了奧斯卡影后,另外朱迪·丹奇飾演英國女王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莎翁情史》),而凱特·布蘭切特曾經兩次演過英國女王,兩次都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女主(《伊麗莎白》、《伊麗莎白2:黃金時代》)。話說梅麗爾·斯特里普演英國女首相也拿了奧斯卡影后呢。
《愛·欺》的格倫·克洛斯優勢則在於她是奧斯卡老熟人了,此前就有6次奧斯卡提名了,3次最佳女主:2012《雌雄莫辨》、1989年《危險關係》、1988年《致命誘惑》;3次最佳女配:1985年《天生好手》、1984年《大寒》、1983年《蓋普眼中的世界》。但優勢劣勢也是辯證的,雖然一方面數次提名而不得,奧斯卡可能要賣個人情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陪跑曾是奧斯卡經典談資),可另一方面,奧斯卡想著既然有那麼多次都沒給,再多一次也無妨吧(還有提名11次未獲獎的呢,你猜是誰)。
格倫·克洛斯憑藉《愛·欺》拿下了金球獎電影類劇情片最佳女主角、美國演員工會獎電影最佳女主角,還有好萊塢電影獎、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美國獨立精神獎、金衛星獎……被視為本屆奧斯卡影后第一熱門。
說起72歲的格倫·克洛斯,在中國知名度並不高,她此前獲奧斯卡提名的片子大都古早了,她演過《銀河護衛隊》和《魔獸》,不是主要角色,我們估計也沒留意。
扯了不少閒語,回到電影《愛·欺》本身上來。
乍聽這名字,還以為是《傲骨愛·欺》那類的女強人。其實影片講的是一個「槍手」的故事。
199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被授予美國作家喬瑟夫·卡索曼,而格倫·克洛斯飾演喬瑟夫的妻子瓊。
喬瑟夫已至暮年,但仍對床笫之事飽有興趣,還會講dirty words助興。當獲獎消息從電話裡傳來,這對老夫妻高興地在床上蹦起來,但短暫興奮後瓊心生失落。
瓊協助丈夫應對各種道賀場面,並準備冬天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各種悉心照顧和陪笑臉不可謂不盡心,但眉宇間藏著淡淡憂傷,對丈夫公開場合發言對她多年相伴致謝並表現得並不自在。這一切不像是丈夫剛得大獎的妻子會流露出來的。
他倆有一子一女,女兒在孕期,兒子也愛寫作,但天分不高。兒子很想獲得大作家父親的認可而不得,鬱鬱寡歡,但他仍陪著父母前往斯德哥爾摩了。影片給了一個伏筆,喬瑟夫連筆下人物名字都不記得,而他的兒子知道是出自他的作品。
在瓊的一些閃回記憶裡,影片把觀眾帶回到1958年、1960年、1968年時瓊和喬瑟夫的一些過往。
喬瑟夫和瓊是師生戀,而且瓊是小三上位。喬瑟夫的人生消極掰風度,瓊的文學天賦,讓兩人春風玉露天雷地火。拋妻棄子和女學生結合後,喬瑟夫離開了大學,在出版社工作,自己也想當作家,瓊則在出版社當茶水妹,輔佐丈夫。
瓊看出喬瑟夫在文學上的致命短板,喬瑟夫認為妻子不夠崇拜自己威脅她要離婚,而瓊雖然文學造詣高但囿於那個年代女作家難以出頭,她對自身前景灰心,又是戀愛腦上頭,為了籠絡住和丈夫的感情,她出手幫丈夫代筆,結果越寫越紅、越寫越多,被評論界認為「對小說形式進行了突破革新,重新定義了小說和散文寫作的本質」,直至拿到了諾貝爾文學獎。
有了孩子後,瓊還是每天關在房間裡寫作8小時,書籍自然署名喬瑟夫,名聲都歸喬瑟夫。
得了諾貝爾獎,喬瑟夫自然膨脹起來,在飛機上和空姐眉來眼去,在斯德哥爾摩挑逗貼身女攝影記者,呃,是個老花花公子啊。泡妞的手段還很單一,喬瑟夫當年在課堂上背誦了一段詹姆斯·喬伊斯的美文,打動了瓊,老了還是把這段句子念給女攝影記者;當年他在核桃上寫字向前妻示愛,被瓊看到了,覺得他挺浪漫的,這會兒又是拿出核桃寫字想送給女記者,勾引女文青的老把戲啊。
有個一心想幫喬瑟夫寫傳記卻被喬瑟夫不放在眼裡的記者,一路糾纏著喬瑟夫一家,調查喬瑟夫和瓊的往事,想挖猛料,也是他最先懷疑喬瑟夫水平有限是由妻子代筆,不僅套瓊的話,還找喬瑟夫的兒子做突破口。
在諾貝爾頒獎之夜,瓊聽著喬瑟夫不顧她勸,獲獎感言裡全是在提她,愈發難以自持,她不顧禮儀地離場,喬瑟夫跟著她返回酒店,兩人爆發激烈爭吵,徹底攤牌。
瓊三十多年來從丈夫的生活取材,把他的故事、他的文化背景、他的家庭、他的創意,甚至把他經常出軌的事,也把她自己的痛苦,化作題材和靈感,寫了《教師的妻子》,寫了《核桃》,以及其他「經歷讓人心碎,形象深入人心」的著作。
但瓊已經忍受不了只做一個大作家丈夫身旁的陪襯,幫丈夫拿衣服,安排丈夫服藥的時間,
而丈夫卻對奉承他的人說妻子不會寫作,瓊認為是屈辱。
喬瑟夫只是做了編輯工作,但他一直認為是他和妻子一起創作出了一系列文學作品,沒有一點是可怕的、可恥的或者違背道德的,他幫妻子揉背、端茶、做飯、帶孩子,能讓妻子全心寫作,他功不可沒。盛怒之下,喬瑟夫甚至對瓊說:「你只是個享有我給你的寫作特權,只會操心小事的小女人。」瓊回了他一句:「你真可恥。」
後來當喬瑟夫問瓊:既然我是你認為的不懂感情、毫無才華的廢物,那你為什麼嫁給我?
瓊卻只能說:我不知道。
喬瑟夫過於激動,心臟病發死在酒店床上。
在返程的航班上,瓊面對此前糾纏的記者說:你的假想都並非事實,如果我發現你敢誹謗我丈夫的才華,我會去法庭告你。
但她隨後也對兒子說了,回家到會把一切都告知他們姐弟倆。
影片就此劇終。
中外文學史上的代筆傳聞也有很多,大仲馬被傳有個班子替他寫作,莎士比亞有代筆甚至催生了一個「莎士比亞戲劇作者研究團」,詩魔乾隆的詩被疑代筆,魯迅的文章被疑有代筆,方舟子也質疑過韓寒由其父親代筆……而妻子給丈夫代筆三十載,代出了一個諾貝爾文學獎,這麼戲劇性的故事,本有很多秘辛和縱深可挖,整部《愛·欺》看下來卻只覺得既不真實又很單薄,雖然連諾貝爾頒獎典禮、瑞典國王宴會等高大上的場面也都呈現了,卻還是讓人覺得「小」。
眾所周知,去年瑞典文學院鬧了涉嫌性侵犯和洩漏諾獎的醜聞,導致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暫停頒發。中國人對諾貝爾文學獎有情結,到了2012年莫言獲獎才有所緩解。《愛·欺》裡這樣一個諾獎級別的文學大家,卻是幾十年來由妻子代筆,多麼轟動性的故事,不說要去獵奇,但拍得平淡算是暴殄啊,估計這也是為什麼《愛·欺》提名或得獎的都是女主表演類獎項,而沒有獲得過最佳影片或者導演編劇類獎項的認可。
瓊當初認為「作家必須要寫」,只要不停地寫就是使命和滿足,而一個不得志的女作家告訴她「作家的作品必須要有人讀才有意義」。在那個年代,寫讀後感、管理出版社、編輯雜誌的都是男人,名作家都是他們捧出來的,男人看不起女作家,不會真的認可一個女作家。瓊此後的人生選擇是把這兩者雜糅起來了,她在不停地寫,為的是她的作品有很多人讀——以署她丈夫名的方式。結合當下的女權聲量,《愛·欺》本可以在個人犧牲還是時代悲劇的層面多挖一挖。
還有一層,像現在的娛樂圈,夫妻一體,利益綑綁,丈夫出軌妻子原諒,妻子緋聞丈夫闢謠,也不管日後是不是打臉,因為夫妻關係帶來的實質利益壓過了夫妻矛盾,大不了各玩各的,夫妻的名頭還是要死守的,一方醜事或者犯法真的坐實了,再跳出來說:噢,其實我們早就離婚了,跟我沒關係。瓊和喬瑟夫之間是有感情的,瓊代筆是自願的,兒女雙全日子也幸福,夫妻合作帶來的名氣、地位和財富支撐了他們一家的優渥生活,忍了三十年為什麼再忍不下去了,是諾貝爾文學獎帶來的衝擊嗎?在喬瑟夫死後,瓊依然選擇了對外界隱瞞真相,不想丈夫的聲譽受損,但她又願意向子女坦誠真相,這算是自私護短還是勇氣掀開一角?《愛·欺》似乎無意深究了。安排喬瑟夫猝死就是很偷懶的作法,因為沒法圓了,是爆出諾貝爾驚天醜聞,還是瓊只離婚重尋自我。
再另外,喬瑟夫把他經常出軌的原因歸結給妻子的才華遠高於自己所帶來的自卑和壓迫,這在社會現實方面也有共情之處。名人家庭尤甚,男強女弱的公眾就說女的命好傍了高枝,女強男弱的公眾就說男的吃軟飯,總是不匹配就是罪過,那弱的一方總是要尋求心理平衡啊,有的人就會選擇從第三者那裡尋求存在感。即使是普通人家也是,一方賺錢多就會嫌另一方為家庭付出不夠,一方賺錢少就會被另一方念叨沒有用,最好都半斤八兩,誰也說不了誰。《愛·欺》里喬瑟夫出軌是真的被妻子才華壓迫,還是渣男的慣性所致(當初他是有婦之夫就主動先吻了瓊),編劇和導演也懶得理會了。
《愛·欺》里格倫·克洛斯因為角色關係,表演風格沉靜內斂,大多數時候以細微的面部表情來表現心理活動,可能這種沒有太大情緒起伏(只有最後一場爭吵戲算是放開了)的表演,沒有打動更多的奧斯卡評委。
但她打動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