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後勁兒真大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

從地中海邊某個夜晚的第一次觀看,到回了瑞典的影院二刷,近十天,像是磕了藥,後勁兒越來越大。

不誇張地說,從沒有一部電影給過我如此深刻的代入感。

這種感覺,就像是Céline Sciamma讓我和Hélo?se、Marianne、油畫、火焰、布列塔尼的海岸、阿卡貝拉,甚至是法語,還有她本人,談了一場平靜又熱烈的戀愛。戀愛的電流,從頭到腳遍布全身。

(圖片均來自網絡)

我不是那種很吃得慣藝術片的人,總覺得藝術和感情容易分離。但這部電影做到了,藝術展現、情感刻畫、拍攝手法和故事描繪的完美結合,挑不出半點瑕疵。每個畫面,每處光線,每個鏡頭的移動,每句台詞,每次眼神的交換,都在說話,整個電影就是一幅在講故事的古典油畫,細品多少回都不膩,不過分。

電影裡沒有配樂,對,我說的是配樂,因為確實用不著配樂來襯托劇情發展,或情感流露。畫筆在紙面上摩擦,木頭在火焰中燃燒,皮鞋鞋跟敲擊木製地面,海浪拍擊岩石,戲中人喘息,足以。Céline賦予了它們可比擬音樂的靈魂。而篝火邊的阿卡貝拉,禮堂的四季協奏曲,不是配樂,是故事裡的元素,是戲中人聽到的,也是觀眾聽到的,觀眾和戲中人所處同樣的空間,感受著同樣感受

電影用相當高的完成度,在這兩小時,呈現了關於愛情的心動、滋生、燃燒、糾結、分離、不相忘的過程,細膩又深刻,以及,只有在女性之間的愛情中才能擁有的,互相凝視、平等交鋒、克制的曖昧、以及髮絲耳垂嘴角眼神還有緊促的呼吸裡透露出的誘惑。

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床戲,但不得不說,幾處精心設計卻又看似無意的細節,使得更加濃烈的情欲貫穿了整部。

不僅如此,俄耳甫斯詩人般的回頭,歐律狄刻的主動呼喚,很好地詮釋了兩人不得不道的離別,很抓我心。這是異於傳統的離別方式,Céline通過這裡所呈現出的她對於感情的態度,對於愛情回憶的珍視,與作為觀眾的我產生了非常深的共鳴。結尾的兩次「見到她」,是我徹底淚崩的時刻,不是悲傷的淚,更不是開心的淚,也許是觸動到了我曾經感情的內心。

我猜想,被這樣觸動到大哭的一定不止我一個吧,咱們都是愛過的人吶。

當然,驚豔到我的,還有糯米和阿呆在這部片子裡展現的完美演技,甚至讓我在觀影過程中來不及欣賞她們的盛世美顏。私認為,女性最讓我無法抵抗的誘惑當從30歲開始,正如這兩位法國姑娘。

最喜歡的一段台詞(中文翻譯得也好):

H: 「這是我?」

M: 「是的。」

H: 「在您眼中我就是這樣的麼?」

M: 「不僅僅是我。」

H: 「怎麼不僅僅是你?」

M: 「還包括了作畫的規則、技巧、色彩光線的運用。」

H: 「可它並不鮮活,我感受不到生命力的存在。」

M: 「那只是曇花一現,一味追求生命力的畫像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失去真實本質。」

H: 「並不是世間一切都那麼短暫,譬如一往情深,發自肺腑。這畫並不像我,我可以理解。但它並不像出自您手,我為此感到可悲。」

非常非常喜歡Hélo?se在這裡的觀點。她們說的是第一幅畫像,而我認為Hélo?se也在隱喻感情。 「但它並不像出自您手,我為此感到可悲「,這樣的愛情觀,超正了。阿呆的靈動和對眼神的拿捏,在這個場景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關於翻譯,面對法語,中文雖無法完美詮釋,卻也能有美妙之處。可我發現,翻譯成瑞典語以後,那種美感便瞬間消失,哎。(希望是我瑞典語水平不夠才欣賞不到吧)

電腦看了無數遍,電影院刷了兩次,那段阿卡貝拉和四季沒日沒夜地循環播放,依然覺得享受不夠。事實上,一句「turn around」,隨時可以讓我瞬間淚目。

閉上眼,整個腦海都是Marianne看到我心坎子裡去的眼神,無法抗拒,無法忘懷。

諾米.梅蘭特,有顏有演技還有小靦腆,真心希望她可以在影壇繼續發光。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