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各維度淺析《燃燒女子的畫像》的硬傷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

《燃燒女子的畫像》這部電影在我的眼裡是不合格的。

先說結論,電影在人物塑造、故事敘述、中心思想三方面全軍覆沒。整部電影基本依托Orpheús的神話故事象徵主義以及些許蒙太奇的線索設計勉強構建。影片中各種裝腔作勢的拍攝手法和過分符號化的立意或許給部分觀眾耳目一新的觀感,實質上卻過於刻意,經不起稍具經驗的審視。新穎和不同不一定是好的,也可能是拙劣的。

1.人物

平面得像建築學生用的A2白紙「

試問閉上眼睛,觀影者能清楚勾勒出小姐、畫家或女僕三者中任意一人的人物性格嗎?如果能,我想答案將會是曖昧不清並且臉譜化的。人物奇特的對白設定(諸如「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游泳」一類台詞)缺乏實在的形象把握,而法語梗並不能拯救這些台詞背後實質所指對象的空洞。導演的初衷應該是想要以一個類似切割面的角度,通過大量留白的手法在銀幕上輕巧地描繪人物的性格以及之間關係的變化。而實際上缺乏對白和背景音樂的設計不僅讓人對角色的印象一頭霧水,在觀影體驗上的冗長、蒼白也反應得十分直觀。

2.故事敘述

你在幹 什 麼」

還是那句話,試問閉上眼睛,觀影者能說出兩位女主角為什麼愛上彼此嗎?女主角之間的感情故事整體邏輯較為混亂。故事主幹本身就很俗套,被委託畫肖像畫的畫家與小姐之間在小姐即將出嫁前互生情愫,最終雙方選擇放手,分開。上一次聽到這麼爛大街的故事威尼斯還是個共和國。想在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裡講清講好人物之間的感情變化固然困難,常常與電影的其他方面難以兼顧,但莫名其妙得如此理直氣壯,幾乎完全放棄描繪筆者還是第一次見識。導演想藉助如角色間對視和象徵性對白的橋段來標記角色之間的感情進展,但手法較為淺顯且整體效果把握較差。例如畫肖像畫時畫家畫小姐衣服的鏡頭顯然毫無重點地多次重複。

3.中心思想

我罵我自己」

問,閉,導演想說的和故事契合嗎?影片的中心思想因為上述兩者的缺失顯得無比晦澀空洞。這和電影本身想傳達的價值觀和倫理思考無關,更何況實際上上述兩者也較為cliché且樸素。實際上,更可怕的是,電影想描繪的平權和脫離父系社會評價恰恰因為感情的空洞和劇情的不合理搖搖欲墜。節奏慢且對白少並沒有掩飾住導演扯著嗓子大喊大叫自己價值觀的意圖。而在看到如此生搬硬套、急功近利的劇情後,回過頭來只讓人覺得矛盾且可笑。Facta non verba,在這一點上,《伊索寓言》做得都比這部電影優秀。

在看完導演的訪談後,我恍然大悟。導演描述這部電影是

情緒化、傷感化、政治化的。」

而談到拍攝動機,導演竟更說出:

...我們拍電影是為了幾個場景——那些驅使你構建整個事物的場景...」

成了,有畫面了。輕易可以想象導演為了腦海中的零碎想法而七拼八湊。角色們如提線木偶被搬上一幕幕不自然的拼接劇情。實際上,從表達訴求的角度來講,這種不近人情地揮舞旗幟和過分地追求所謂表面手法氛圍上的突破,而不體諒真正有血有肉的感情的做法是本片真正失敗的原因。愛情,在這部結構鬆散、自我諷刺的影片中,從父權社會的男性利益,變為導演鏡頭下行屍走肉般的真空的意識形態宣傳工具,成了又一種獨裁和暴力的受害者。

影片中具體矯揉造作、充滿匠氣的舞台劇一般的設計讓人理解後覺得不過如此。如畫自畫像時鏡子在小姐身上擺放的位置、接吻拉絲的特寫、游泳、過長的無對白鏡頭、燒裙子和服用特定藥物的安排十分刻意牽強,總體流於表面、弄巧成拙。如此細節諸多,不再贅述。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