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你會像俄耳甫斯那樣轉身看我嗎?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

(本文劇透,請觀影後閱讀,謝謝!)

更新 2/12/2020

參加導演Q&A,大熒幕上二刷。問了Celine怎麼籌錢拍的第一部長片,她說法國有專項基金幫助新人導演...

———————————————————

《燃燒少女的肖像》在今年戛納電影節獲得最佳編劇,導演(編劇)對於結尾的處理,尤其是油畫部分非常驚豔,在上一次對於結尾處理這麼驚豔還是看《春風沉醉的夜晚》(另一部拿了戛納最佳編劇的同性片)結尾回憶讀郁達夫的文章。

電影的開頭,主角瑪麗安飄洋過海的部分讓人想起《鋼琴課》的開頭,同樣的寒冷,同樣的孤零的女人乘著男的小船過河。我很喜歡導演對於開頭以及整個故事的敘述方式,由主角講述,主角作為第一人稱帶入這個故事。潛移默化中使得愛羅伊茲成為一個懸念,喜歡這個鋪墊。

電影的開頭其實已經有了鋪墊和隱喻,愛羅伊茲的姐姐沒有原因的自殺,很大程度上是暗示了其無法接受自己被嫁出去的事實,而跳崖自殺。

當兩人第一次相見的時候,在海邊。愛羅伊茲說她想要沉浸在海水中。這一段讓我想起凱特肖邦的小說《覺醒》,其小說中主角Edna在結尾因為無法在男權社會中開心地生活下去,而走向海水的中央永眠。然而,這部電影沒有像凱特肖邦的小說那麼極端,我相信觀眾也在期待一個壯烈赴死的結局,然而沒有發生。

電影的敘述其實很有趣。先是前半小時瑪麗安已經完成了第一幅肖像,但是她又把這幅畫毀掉,像是在和愛羅伊茲的關係中強勢處在上風。但當兩人逐漸熟絡,第一次親吻之後,瑪麗安又不安地找到愛羅伊茲,然後依偎在她的懷中。這樣的對比反差很有趣。

這樣的反差和對比還出現在索菲去診所墮胎。說是診所,其實就是一個接生婆(當時的婦科醫生),進出都神神秘秘,似乎上不了檯面。導演絕對是堅定的女權主義者,在她對於那個時代女性的描寫,情感上的以及深處環境的細節很到位。索菲在墮完胎後,醫生的嬰兒躺在她的左邊。儘管索菲這個在18世紀的女傭未婚先孕後墮胎似乎成了唯一的選擇,但是當她轉頭看到一個年輕的生命時,內心天生的母性情感讓她黯然流淚。這就像是導演拋給觀眾的選擇題。

片中提到了希臘神話中的音樂家俄耳甫斯。俄耳甫斯的妻子歐利蒂斯被毒蛇咬死,俄耳甫斯用琴聲打動了冥王,但冥王告誡俄耳甫斯在他帶著歐利蒂斯離開冥界時,俄耳甫斯不能回頭看。俄耳甫斯在離開地獄前抑制不住自己的愛念,轉頭想確認妻子是否跟隨其後,使得妻子墜入地獄深淵。

這個故事對於這個電影,我認為表達的是一種無奈。對於瑪麗安也好,對於愛羅伊茲也罷,18世紀的她們似乎沒有想過另外的選項,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道別前留下對方的畫像,於是在未來依舊能記得對方。

於是在瑪麗安離開時,愛羅伊茲叫住瑪麗安,瑪麗安回頭,然後轉身離開。

電影的重點就是結局。瑪麗安在一個油畫展上碰到一個老頭。(很有趣的地方,你會發現這個油畫展上除了瑪麗安,只出現了一個女人,其餘都是男人。)這裡老頭又提到了瑪麗安的父親,又是一個導演對於當時男權社會的暗示與諷刺。老頭說別人都畫俄耳甫斯回頭前和回頭後,你為啥畫他回頭的時候。這個時候有一個暗示,就是瑪麗安和愛羅伊茲的感情永遠留在了瑪麗安最後回頭的那一刻。

當瑪麗安看到了一副愛羅伊茲的油畫,油畫中的她手捧著留有瑪麗安肖像的書,頁碼正是第28頁,而她身邊多了一個金頭髮的小女孩 -- 無疑是她的女兒。

片中最後長鏡頭幾分鐘愛羅伊茲的側面特寫。這個地方也很有趣,音樂是瑪麗安告訴愛羅伊茲的交響樂,其旋律激昂振奮,然而愛羅伊茲卻流淚不止。我很少見到電影中有這樣的反差對比,因為大部分情況下,悲傷的氣氛總是伴隨著憂傷的音樂。

電影中的幾個女人,瑪麗安,愛羅伊茲,索菲,愛羅伊茲的母親,以及自殺的愛羅伊茲的姐姐。除了瑪麗安和愛羅伊茲的姐姐,其他人都只能與現實妥協。瑪麗安擁有的是獨立的經濟,而愛羅伊茲的姐姐則是有著連死亡都不怕的魄力。

感謝您閱讀我的影評!我15歲來到美國,今年在美國讀高4. 我也算是個電影愛好者,上個月剛剛拍完了一個短片,投遞到了戛納電影節。如果您對我感興趣,可以關注的我微信公眾號:Andysspace 謝謝!! (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