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女性的細語——看《燃燒女子的畫像》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


不同於以往男性導演眼中如《卡羅爾》一般女性之間的感情,法國導演瑟琳·席安瑪以女性的獨特視角描繪了一段發生在1760年法國孤島上的同性愛戀,才華橫溢的年輕畫家瑪麗安受邀前往孤島為即將出嫁的愛洛伊斯作畫,但愛洛伊斯在此前一度拒絕肖像的繪製,而就在這樣矛盾的一段過程中,兩人卻萌發出對彼此真摯的感情,二人最終囿於封建禮教的束縛不得不分開,但卻都給對方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回憶。

這部電影兼具《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與《呼喊與細語》的特徵,基本上是在借用《呼喊與細語》的模板去講述《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故事,整個影片從開篇瑪麗安的繪畫課開始,倒敘引出這個發生在荒島上的故事,故事中男性出現的鏡頭極少,基本圍繞著愛洛伊斯及其母親、年輕女傭以及瑪麗安四個女性展開的故事又大多發生在室內,這就與《呼喊與細語》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其中對女性的痛苦、情慾以及憤怒和反抗的表現細緻入微,恐怕是大多數男性導演所無法企及的。

整個電影的主題建立於對女性生存環境的探索之上,愛洛伊斯的母親在經歷了二十年的異鄉婚姻之後,卻又將兩個女兒接連送上異鄉的婚姻;而愛洛伊斯最終也服從了母親的安排,走入了異性婚姻;悲劇的年輕女傭意外懷孕,卻只能在產婆骯髒的床上接受引產,引產結束後,床上的嬰兒還撫摸著她因痛苦而攥緊的手,這樣的細節令人心碎;而最終,女主角瑪麗安成為一名知名的畫家,卻要掛著父親的名字進行創作,這些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女性在封建時代的痛苦與掙扎,正是貫穿全片的主題。

刻畫人物時,導演為愛洛伊斯的出場安排了許多鋪墊,營造出了一種綽約的神秘感,女傭的多次提及與被毀壞的肖像都呈現出一種強烈的神秘之感,而在初次進入鏡頭時,愛洛伊斯又披著黑色的斗篷且背對著鏡頭,直到瑪麗安跟隨其到了懸崖邊緣,愛洛伊斯才回過頭來,她金髮與橄欖綠的雙眼可謂撼人心魄,但如果不是前段的鋪墊做足了功夫,恐怕也會遜色不少。

而瑪麗安的出場則是具有強烈暗示意味的,她不靠男性幫助躍入海水之中打撈行李,而後又在昏暗的房間裡展露出裸體並點燃了菸草,這些都是導演藉以表現瑪麗安獨立、自主女性形象的手段。

本片還具有極強的接近於宗教式的神秘色彩,在篝火旁,兩人內心洶湧的情愫已然接近臨界點,在黑夜與火光,寂靜與眾少女的歌唱中,感情隨著歌聲與火花而升溫,這場戲也戛然而止,再回神,二人已經在白日下的海岸邊追逐,親吻。這樣處理這種複雜、熾烈而充滿禁錮的愛意,真是神來之筆。

此外,還有許多預言式的情節多次出現在故事之中,瑪麗安曾兩次在黑夜中看到愛洛伊斯穿著白色婚紗的樣子,而最終愛洛伊斯也確實穿著婚紗,並如同幻影一般消失於黑暗之中,此處又照應之前女傭,愛洛伊斯和瑪麗安的在夜間講述的「俄耳甫斯與歐律狄克」的故事,這種神秘的宿命一般的感覺充滿了愛意,同時也反映著她們內心深處共有的對於封建禮教無可奈何的恐懼。片中愛洛伊斯的姐姐為了逃離這樁婚姻選擇了死亡,而愛洛伊斯卻最終順從了命運的安排,她曾希望瑪麗安親口勸她一起反抗,逃離,但瑪麗安比愛洛伊斯更加清醒,她認識到在這個女性獨立幾乎是一種奢望的時代,最終的反抗只有也只能是死亡,而深愛著她的瑪麗安做不到這樣的事,將她們聯繫在一起的愛情最終也將愛洛伊斯送進了婚姻的牢籠,正如瑪麗安前往孤島的目的本就是為愛洛伊斯創作一幅陪嫁的畫。

這部電影在表現了父權壓迫下的女性生活之外,還刻畫出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愛情,瑪麗安與愛洛伊斯的感情發展也是推動劇情進展的重要線索之一,只能說本片不愧為是獲得金棕櫚最佳編劇獎的作品,編劇將這種禁忌的戀愛進展的十分自然而不漏痕跡,而在表現兩人相愛之深時絲毫不輸異性戀作品中的經典橋段,最終瑪麗安在音樂廳瞥見已經成家的愛洛伊斯,兩人的目光卻並未交匯,只有愛洛伊斯在維瓦爾第洶湧的音樂聲中克制地在崩潰中哭泣,影片到此為止,讓人回味悠長。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