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一生摯愛過客匆匆,終身伴侶橫眉冷對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

如果今年沒有突發疫病事件的話,那麼年初,各類公眾號討論的話題之中必有年度催婚大戲。

今年的疫病可以說完全顛覆了中國人過春節的方式。人人宅在家裡,那兒不敢去,親友會面都改視頻拜年了。

春節假期宅家久了,我還閒出了病---無聊病。手機資訊都懶得刷,公眾號一律發布或轉載疫情資訊,看兩篇就等於看所有。這好比疫病突發前,我們吃飯的選項有很多,有四川火鍋、杭州小炒、韓國烤肉等等,可疫病一來,我們每天只能吃泡麵,而且是同一種口味的泡麵。沒拿手機覺得無聊,拿起手機更加無聊。看完了一本書,昨天寫了篇讀後感,為了讓宅家的日子稍顯豐富一點,我又找了部電影來看。

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以下簡稱《肖像》)時代背景設置在充滿禮教束縛的17世紀,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富家女艾洛伊茲的媽媽為嫁女兒雇了畫家瑪莉安為其女兒畫肖像畫。此前艾洛伊茲曾趕走過一位畫家,因此艾媽特地囑咐瑪莉安不能暴露身份,假裝陪伴艾洛伊茲散心,暗中觀察她,偷偷作畫。作畫過程中瑪莉安和艾洛伊茲卻暗生情愫。畫完成後,瑪莉安傷心地離開了,艾洛伊茲應母命嫁給了米蘭紳士。

觀看前,我不知道這是部女女愛情片。電影角色配位是雙女主,主劇情中沒有出現男性角色,我強烈預感這是部女女愛情片。隨著劇情的推進,兩個主角的關係走向果然在我意料之中。

《肖像》和《指匠情挑》有些相似。主角們得以結識以及戀情的推進的起因都是一方要出嫁,並且出嫁方都從未有過戀愛體驗。影片中有一段對話也極其形似。本來想放上來對比下,但找不到《指匠情挑》的資源,就算了。

《指匠情挑》是迷你劇,情節要比《肖像》波折很多,人物衝突也很分明。但《肖像》沒有那麼多的衝突對立,它是溫情脈脈的。

最無奈的選擇莫過於被迫屈從社會價值取向

馬莉安的父親曾是艾母婚前肖像畫的畫師。她的肖像畫送到一位富商手中,富商中意她的相貌,兩人聯結婚姻。婚後,她有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和小女兒艾洛伊茲。

多年後,相同的命運輪轉到了兩個女兒身上。本該出嫁的大女兒卻用跳崖的方式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大女兒的命運落到小女兒艾洛伊茲身上。遠嫁給一個未曾蒙面、知之甚少的陌生人,艾洛伊茲和姐姐一樣抗拒。未曾體驗過戀愛的滋味,卻要先嫁為人婦,且是要遠嫁給一位知之甚少的陌生男子,這件事就是放在今天,也足已讓待嫁的女性產生恐懼感。因此艾洛伊茲刁難畫家,讓畫家無法作畫。

按照當時的社會風俗習慣,談婚論嫁前,未婚女性的肖像畫交到男性手中供他們挑選,而有身份的男性可以隨心所欲從多幅畫像之中挑選「心儀」的配偶。男方中意女方的相貌,才能締結「良緣」,而女性卻沒有反向選擇男性的權利。

這一時期的歐洲,男性擁有絕對話語權,女性社會地位低下,沒有財產繼承權,家境優渥的女子只有嫁給「門當戶對」名流紳士,才能過舒心的好日子。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英劇《名姝》中的女性也是這樣。爵士霍德華揮霍無度,包養情人,妻子看著丈夫揮霍她豐厚的陪嫁除了憤怒,毫無辦法。當霍德華意外死亡的時候,妻子不覺悲傷,反而感到重獲新生的喜悅。

這樣的社會形式下,多數女性只得被迫屈從「命中注定」,過著有性無愛的婚姻。最令人無奈的選擇莫過於被迫屈從社會固有的價值取向。

極具個性,強烈不願屈從社會舊俗的女性代表---大女兒,在出嫁將把生命交付給了永恆的上帝。大女兒解脫了,但她清楚的認識到身後的社會風俗依舊,所以告別信中,她表達了對妹妹的愧疚。

真愛面對面,是心動的感覺

瑪莉安暗中觀察艾洛伊茲艾,偷偷作畫,畫完成以後,她提出要求,必須先給艾洛伊滋看。艾洛伊茲看到畫作很不滿意,還進行了辛辣的批評。瑪莉安毀掉了畫作,艾媽對此感到生氣,表示如果瑪莉安才華有限,要另請高明。決定瑪莉安去留的時刻,艾洛伊茲突然改變心意站邊馬莉安,提出願意給她當模特。艾媽吃驚不已的同時,表示要離開小島5天,讓馬莉安在她返回日上交畫作。

艾洛伊茲在關鍵時刻的「回心轉意」,暗示著兩人關係進入微妙變化的轉折點。艾媽不在,兩人不再局限於沙灘談心,她們解鎖了參加篝火晚會,共讀《俄耳甫斯》,幫助女僕墮胎等等共處方式。共處的畫面很甜,每每靠近,心動的感覺從各自的眼神、嘴角裡顯露無疑,但又隔著一點友達以上,戀愛未滿的距離。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拉近了兩人之間最後一點距離。岩壁下她們情不自禁地擁吻,雙方的心事在一吻之下洩漏無疑。喜歡一個人 就算嘴巴不說,也會從眼睛裡跑出來。瑪莉安畫布前那個寡言少語、愁容滿面的艾洛伊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不自覺洋溢笑臉的艾洛伊茲。

一生摯愛彷彿注定是匆匆過客,《廊橋遺夢》如此,《泰坦尼克號》也是如此。短暫的甜蜜過後,留下了刻骨銘心的愛的追憶。追憶似水年華,流年真的似水啊!

艾洛伊茲要瑪莉安的自畫像留作紀念。自畫像留在那本曾在燭光下共讀過的《俄耳甫斯》第28頁上。多年後,瑪莉安在畫展邂逅了艾洛伊茲,準確說,是艾的畫像。畫像中的艾洛伊茲一手牽著一個孩子,一手拿著一本書,書頁翹起的一角是28頁。瑪莉安目光停留在畫中小小數字上,會心一笑。5天的戀情,留下了一生的甜蜜回憶,歲月雖不待人,而愛總在原處不來不去。

我必須結婚vs我想結婚

艾洛伊茲違抗不了母命,違抗不了社會主流價值,她的抗議聲微乎其微。

電影最後一幕,瑪莉安在音樂會上相遇艾洛伊茲,彼此的目光沒有交匯。艾洛伊茲沉浸在音樂聲中,憶起瑪莉安,思念成疾,抽泣不已。艾洛伊茲無聲的抽泣牽動我的心,我期待最後一幕瑪莉安悄然來到艾洛伊茲的身邊,撫慰她的心傷。然而這一刻沒有到來,哭泣的艾洛伊茲定格在電影的最後一幕。

導演沒有讓觀眾在最後一刻吃糖,也許是想讓人好好思考當下的戀愛關係。年輕人們,尤其是婚齡期的年輕人要藉此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為什麼結婚?

我看到太多的同齡人因為害怕臨到30歲的年齡大關還未婚嫁,遭人詬病,就匆匆忙忙地找個人奔著結婚的名頭去了。我曾聽到朋友訴苦,他和戀人的關係不好,勉強搭伙過日子。我去參加他的婚禮,聽到的卻是他對戀人的深情告白和莊嚴誓詞。世間事有時真就那麼荒唐:一生摯愛過客匆匆,終身伴侶橫眉冷對

上個世紀,人們為爭自由戀愛不惜與家中決裂。現在已是戀愛自由的年代,人們卻為滿足親友的期待,匆忙結婚,偽裝出幸福的模樣。好多人的思想還沒從「年紀到了,我必須結婚」中跳脫出來,都2020年了,我們竟還等不來「我要為我的幸福而結婚」的觀念。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不迫於他人的目光,以最幸福的姿態邁入婚姻的殿堂。

「有歲月可回首且以真情共白頭」,送給所有我的同齡人。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