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凝視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這是一部成功去男性化的電影。
女性作為主體貫穿始終。
Marianne是個繼承父業的畫家,乘船來到Helo?se家隱瞞身份為她畫像。
她用隱晦視線去描摹去解剖Helo?se,畫出了第一幅沒有靈魂的肖像。
但也是這樣功利的視線,讓Helo?se開始被吸引。
我一直覺得,Marianne看似是故事講述的主體,第一主角,但整個故事,和二人的愛情,都是以Helo?se為中心展開,是Helo?se主動去推動的。
從第三者的描述,我一開始以為她是一個從修道院中來的,什麼也不懂的懵懂天真少女。
但她從畫面中回過頭來,故事展開,你慢慢明白,哦,原來她這樣桀驁、稜角分明的一個人。
「你會游泳嗎?」
「我不知道。」
「那麼下水對你來說就可能很危險。」
「我是說,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游泳。」
因為不知道,所以我要試一試。
她是兩人中真正勇敢有力的那一個。
而當她發現了欺騙和謊言,第一次看到那副肖像,她說,不,你畫的不是我。
畫家因此學會放下了功利,回饋以靈魂與靈魂的交流。
當Helo?se年輕鮮活的肉體半遮半掩橫陳於畫面之上,她私處的鏡子裡映照出愛人的面容時,她們靈與肉的交融終於水到渠成。
而貫穿這個故事始終的,是兩人視線的相互捕捉,是每一個或晦澀或坦蕩的凝視。
電影自己通過神話故事對這段感情做了註腳。
女傭不明白,如果Orpheus的愛真的那麼有力,他何以在最後忍不住回頭注視愛人的臉。這是代替觀眾,站在世俗的角度上發問。
而Helo?se回答她,也許,他是站在詩人,而非愛人的立場上回頭。回眸凝望告別對他來說,是真正的雋永。
你甚至不知道,也許Eurydice才是那個做出決定的人,她在最後一刻,主動呼喚了愛人回頭。
這個隱喻對應著Marianne和Helo?se。
在Marianne離開的那一刻,兩人倉促擁抱,沒能有一個正式的告別。當她走出門去,即將邁向屋外的光明,Helo?sez在黑暗裡說,回頭。於是她回頭給了最後一個凝視。
數年後Marianne在展出的畫作前見到愛人的肖像,Helo?se已經有了孩子。她視線下移,看到了Helo?se手中的那本熟悉的書,被愛人的手指翻到了28頁,有自己肖像的那一頁。
她那一刻的心情是悲是喜有何觸動我不清楚,但我坐在熒幕前,感受到了那種屬於詩人的雋永。
作為一部徹頭徹尾的女性電影,整個故事是完完全全以女性為主體講述的。
故事的總體構架建立在三個女人身上。
無論是女傭Sophie決定流掉那個孩子,還是兩位女主之間的相愛與離別,都是被一句「你想嗎」所驅使的,觀眾被引導著,和電影一起探討的始終是,你想不想?
你想不想要這個孩子?不想?好,你就去流掉它。
你想不想嫁給未曾謀面的男人?不想。於是你跳下了懸崖。
你想不想愛她?想。那麼你就去愛她。
男性有沒有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有。
這是赤裸裸的男權社會,裡面的每一個女性,做的每一個角色,都有男權社會的強烈映照。
但他們在這部電影裡重要嗎?無關緊要。
這是,以女性為主體而講述的故事,她們在這部電影裡不再以客體存在。
總體來說,故事結構精巧,人物很美,意象很美,愛情很美,自我很美。
唯一的美中不足,兩個主演之間化學反應缺失了,沒有性張力。
理智上這段愛情說服了我,感性上我沒能足夠被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