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燃燒女子的畫像——這是詩人的選擇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2019年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給了《燃燒女子的畫像》編導瑟琳·席安瑪,據說這部片有個美麗的來頭,她是編導本人送給前女友即該片女主之一的分手贈禮,不管真假與否,這份浪漫我收下了。
這部片的影評必須要提到的就是它堪稱油畫級別的構圖美感,每一幀都是細膩柔和的,又充盈著飽滿澎湃的情感,將18世紀的浮華的風尚描摹到位,卻又沒有那奢靡的流氣,關於構圖方面,很多影評已做專業的點評,我這個門外漢就一個字:美!而關於非主流取向群體的掙扎與思考,導演通過劇情間接的提出了「抗議」,我並不想在此過多解讀,不是不重要,而是這倫理的桎梏即便到了現在,21世紀,在這片綿延幾千年文明的大地上,依然存在著,不想理解的人不會關注,感同身受的人不必言明,而我更想說的是,越去強調就越顯得並非那麼正常,但實際卻是,它和所有人的愛一樣正常,都不過是:我愛你,燃燒著生命來愛你!所以,我也只想庸俗的說說裡面的愛情,過濾掉這世俗的無奈,讓我們的眼裡只有「油畫」裡那唯美的愛情。
埃洛伊茲是個被從修道院接回家中待出嫁的富家小姐,母親需要畫師為她畫一幅畫送去給已經選好的婚姻對象,一個做房地產的優雅的紳士,這是埃洛伊茲對於這段婚姻唯一知道的信息,而曾經畫過母親肖像的畫師的女兒瑪麗安就成為了埃洛伊茲的肖像畫師。但埃洛伊茲不願意讓人畫她,所以瑪麗安只能隱瞞身份假裝陪伴,然後悄悄觀察把這位小姐畫下來,完成自己的使命。
瑪麗安第一次見到埃洛伊茲便被嚇了一跳,因為埃洛伊茲向懸崖邊狂奔,而在此之前瑪麗安才剛剛得知,埃洛伊茲之所以被從修道院接回來,是因為她姐姐在出嫁前選擇了跳崖,而埃洛伊茲一直不願意讓畫師畫她的臉,也表明了她對於這樁婚姻的態度,瑪麗安差點以為她會隨姐姐一樣跳下懸崖——一死了之。但是埃洛伊茲只是說: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迎風奔跑。懸崖上的大風把埃洛伊茲金黃的捲髮吹得凌亂,這是一個被困住的靈魂,憤怒驕傲帶著刺,她要問什麼,為什麼要嫁給一個不認識的人?她嚮往平等,她說修道院的生活更平等,她寧願孤獨,她說當我孤獨時體會到了自由,這樣一位小姐對於瑪麗安所見過的那些千篇一律溫順的富家小姐而言,有一個炙熱的靈魂,這吸引了瑪麗安,於是這位畫家從純粹的觀察角度逐漸變成了帶著情愫的凝視。
瑪麗安這個陌生的小姐姐對於很少接觸外界的富家小姐埃洛伊茲來說,也是新鮮好奇的,她一直在偷偷觀察自己,她見過很多世面,她會私下幫助意外懷孕的女僕,她還會彈鋼琴,會有趣而美妙的曲子,既有百蟲齊鳴,又有蛙聲鼎沸,還有暴雨傾盆、電閃雷鳴。。。編導為瑪麗安選的這首曲子《四季-夏》,很有深意,描述暴風雨來臨的景象,激昂的樂章叮叮咚咚,像極了女主此時的心境——埃洛伊茲看著彈著曲子的瑪麗安,眼神裡都是光,彷彿可見愛情的風暴已經在她心裡逐漸掀起。以至於在得知瑪麗安其實是來給自己畫出嫁的肖像時,即便很憤怒,埃洛伊茲也寧願答應母親乖乖配合瑪麗安畫好肖像,只為了讓瑪麗安多留幾天,而她緊緊握住的這幾天恰恰成為她生命裡珍藏的瑰寶。
短短幾天的相處她們對彼此的了解就勝過了家裡的人,瑪麗安剛來的時候問女僕,小姐人怎麼樣?女僕回復是我跟她不熟,而瑪麗安卻了然於胸,她說埃洛伊茲:
當你心神不定就會雙手緊握;當你倍感尷尬便會緊咬下唇;當你心存芥蒂便會目不轉睛。
埃洛伊茲反擊瑪麗安:當你理屈詞窮便會頷首扶額;當你情難自禁便會挑起你的眉目;當你局促不安便會氣喘連連。
對方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裡,對方的想法也心有靈犀。埃洛伊茲在念俄爾普斯回眸的故事時,女僕非常不能理解為什麼俄爾普斯最後時刻會回頭,導致妻子死去。瑪麗安說:他選擇對愛妻的回憶。這不是作為愛人的選擇,而是作為詩人。女僕難以理解這一解讀,但埃洛伊茲懂,她補充說,是妻子叫他「turnround」。聽到埃洛伊茲的會意,瑪麗安的眼神充滿與對方心有靈犀的甜蜜。
說到眼神,不得不說說兩位女主的演繹,劇裡的台詞不算多,但兩人眼裡的情話已經承擔了很多台詞都無法實現的功能,從純粹觀察到好奇,從欣賞到歡喜,從壓抑到燃燒,從熱戀到離別,在她們的每一個凝望和對視裡都有精彩的火花,最精彩的部分就是那場篝火的對視(不接受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