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只要不回頭,她就還在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很久很久沒有看過一部讓我沉浸在其中,第二天還在回味的片子了。
另外已經很久沒有耐心看進去一部歐洲小語種很慢長的那種片子。
從來沒有這麼想要一個人轉過頭來看我一眼,甚至是在我自己的生命裡(也許是我知道他不愛我)。我不知道是什麼,最後那一幕隨著音樂高潮,小姐聲淚俱下,我整個手心都是汗。
個人認為自己不懂什麼是愛,但是我很想了解。畫家跟小姐還有女僕討論書裡內容的時候,就說出了她們的立場。
畫家渴望小姐看她最後一眼這樣她就可以得到解脫,她就可以把她遺忘,小姐就可以留在她的回憶裡像一幅畫像得以複製。
然而小姐不願意忘記,她流著淚也忍住不回望,只要她不回頭看,畫家就還在。
not everything is fleeing,畫是死的,她們之間流動的愛是活的。
畫家提出給她再畫一幅,小姐說她是想要了解她想要佔有,想要擁有一幅一幅她的模樣,卻不敢真的要求她留下。深有體會曾經我很想擁/佔有一個男人,可是我不知道要拿他做什麼,我們之間能有怎樣未來,後來不了了之。她們倆都知道彼此不能在一起長久,但是她們之間的愛可以live on between them
畫家的情人就像一個肖像中的魅影,不同的人都可以填補她的角色,離開了小姐的畫家可以找其他的人來複製/重演她的模樣/愛情。畫家想要忘記。她畫出了神話裡丈夫和妻子道別,現實中心裡還是無法放下。特別是看見別人筆下的小姐心裡還有她。
看見與被看見的關係,離開那天我以為是畫家作出了詩人的選擇,她不斷看見的看見小姐的幻影,她們倆的最後一面,她回頭一看,便是永別陷入深淵。結局才發現並不是(只)她的決定,小姐做出的是情人的選擇。
其他一些有意思的小細節:
小姐問畫家什麼是愛,how does it feel?然後此時女僕falling,很巧秒。
女僕身材比較矮小,小姐媽媽離開後,三個人在島上做飯,沙灘上奔跑(試圖流產)宛若一家三口。
兩個人在床上,裸身躺在床單下,瞬間畫面就看起來很現代,退去年代感的服飾,散開的頭髮,床上赤身裸體的情人們可以屬於任何時代。
飛葉子那一段,一開始小姐自己塗上腋窩,下一個畫面就是很隱晦的曖昧床戲,鏡頭運轉才發現是腋窩以為是還小姐,結果發現是畫家的腋窩,小姐的瞳孔成了黑色。個人理解是在性愛交合中外加致幻迷藥兩個人分不清你我的身體。
一些未解的思考和延伸:
小姐讓畫家記錄墮胎那一部分,我也不是很明白為什麼會有這個情節,代表了什麼。但是畫像在片中很有意思,延展思考,傳統意義上死人才需要畫像,記錄這個人的模樣承載生者的回憶。Portrait of dorian gray裡dorian像畫像永遠年輕美麗,而畫像則生長的如dorian一般衰老醜陋。畫家想靠畫像來留住佔有小姐,祈求忘卻和解脫,小姐是活的感情也是雙向的,小姐也有一幅畫家的畫像夾在書裡,她卻用畫像來傳達她的愛。
畫像既不是她畫的,她手裡指著的書頁也不javascript:;是她的,小姐卻可以take ownership of her message,在男性視角下有所表達。
愛情之中人人平等,你和我道別,我和你道別,說不清道不明。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叫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另外,最近the oa的創作者birt marling寫了篇文章講女性視角和女性敘事,傳統好萊塢故事結構講究一個hero's journey,開始有一個call to adventure,然後build up,然後高潮,然後resolution。她說這個就好像男性性高潮一樣,如果我們要擺脫男性視角,就要勇敢實驗,重新找出一種女性視角的敘事手法。文章沒有給出一個答案只是說了她在探索的一個新方向。看了這個片子以後我覺得,也許這個歐洲片子就是她說的這種以女性視角,故事結構好似女性性高潮的一種敘事。四分之三都是目光交接試探聊天,一個半小時才親上然後上床了好幾次,最後的告別與不告別?也許就是一種新的敘事結構?我的思路還不夠透徹,不過畢竟在戛納得了原創劇本所以也許有點道理。
日記部分:
以前16,7歲窩在房間裡,沒有出去過,每天在屏幕上看這些從來沒見過的人種在從來沒去過的土地上演各種新鮮的的事物,感覺特別遙遠陌生,我一個人靜靜的很有耐心的觀察混論吞棗的吸收著各種信息。躺在床上夢想著遙遠的未來,大洋洲彼岸,陌生的男人女人,過的真是吃穿不愁,無憂無慮,文藝又中二的生活,慵懶,躁動。
快進,成人以後就都在美國,中國是我快樂自由的地方是我的童年是我的根基,是我對安全的幻想。而美國就是我焦慮拼命寂寞抑鬱,而不得不獨立面對自己解決的絕地。剛來那一年確實有遙遠的地方,我的夢,就在我腳下的感覺,自由陌生,沒有束縛,離開父母遠走他鄉,誰也不認識我重新開始的欣喜。後來漸漸感覺到了他鄉非我鄉,孤立封閉的意思,很多事請我都不知道怎麼做,曾經陌生的事物代替了熟悉的無趣,而現在反而成了束縛。
再快進到現在,我逐漸找到了快樂,在日常中有了熟悉人事路途。
然而由於工作和興趣,看的片子反而也越來越俗,只想看一些商業喜劇哈哈哈,不想再看那些歐洲小清新性冷淡的片子,劇情緩慢,對白稀疏,環境道具十分赤條條的raw。完全跟我學到的審美價值觀相反,好萊塢就是要又美又吵又俗又騷。我因為看了太多,加上專業學習,了解到了很多幕後的手法,導演劇作設計配樂,很多很多時候已經很難真的提起興趣或者被取悅了。因此也變得非常critical,一有什麼讓我不滿或者不專業的處理,瞬間就take me out of the scene,類似gordon ramsay看人家做飯lol
廢話這麼多,時隔已久第一次吃齋,這個片子真的打動了我!預告沒看完我就知道我肯定會喜歡,不必再看,去了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