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分手後的永恆愛情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席琳說,她想講述一種愛情的永恆。兩個女主角相處一個星期就是永別,艾露易絲嫁去了米蘭生了孩子,而P28和維瓦爾弟,是席琳眼中的永恆愛情。
電影出街的時候,席琳跟呆哈分手至少1年+了,兩個人都有了新的女朋友。整個宣傳期,她們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跑映後,坐在一起,摟在一起,沒有任何不自在。
真的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樣的浪漫,掀開天靈蓋。我們分手了,讓我們一起來創作一部電影,講述我們的愛情在分手後的永恆。
電影裡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兩個人的智慧和深思熟慮,充滿了context,以至於席琳跑了幾十場映後都還有新的東西可以講出來,微博裡好多磕上頭的人真的一場一場翻譯出來,美國大刊寫出了《電影背後的真實愛情故事》這樣的文章。
畫家與小姐相愛,在那句「你在看我時,我又在看誰」中點破。10年前《水仙花開》時,席琳在鏡頭後,呆哈在鏡頭裡。於是你知道,當年席琳在鏡頭裡看呆哈的時候,呆哈又在每個鏡頭的間歇注視著這位25歲在讀研究生女導演。關於凝視,席琳和呆哈雙雙都提起過托德海因斯的「卡霍「。而頻繁的正反打鏡頭,不僅是呆哈視角和席琳視角的切換,又是一種關於「平等」的信息輸送。在《水仙花開》5年前,呆哈在拍自己的第一個電影的時候,遭到了男導演的性騷擾。從此她放棄拍戲,直到遇到席琳幫她走出陰影。拍完燒女圖之後,呆哈大聲說出了被性騷擾的遭遇。「席琳試圖讓大家知道,平等也可以很性感。」另一個大刊這麼寫。除了感情線,席琳塞進的東西也基本在這一主題下。艾露易絲一定要馬麗安畫下墮胎畫面,是席琳對當時很少有關於墮胎的畫作,加劇了墮胎不被社會認可的回應。
至於其他細節,全都是兩個人的私人回憶。艾露易絲外套上的天鵝,是《水仙花開》當年得獎的獎杯形狀。p28又是什麼樣的秘密小故事,我們看到一張照片裡呆哈手上有個p28的紋身(貼?),席琳把p28繡在襯衫上,微博能人已經八出來p28那本書是《變形記》第10章。全片只有三處音樂,瑪麗安彈四季,女性集市阿卡貝拉,片尾交響樂四季。席琳說因為她想觀眾聽到音樂的時候,跟片子裡的角色一起感受到震撼。阿卡貝拉的歌詞是席琳自己寫的拉丁文,"They’re saying, ‘fugere non possum,’ which means ‘they come fly,'」 said Sciamma. 「It’s an adaptation of a sentence by [Friedrich] Nietzsche, who says basically, ‘The higher we soar, the smaller we appear to those who cannot fly.'」(Indiewire)
拍完《水仙花開》兩人在一起之後,呆哈在幕後參與了席琳拍的每一個片子,席琳參與了呆哈生命裡每一個重要決定。在獲得凱撒獎最佳女主角的領獎台上,呆哈大型撒糖型出櫃:我要感謝席琳,因為,我愛你。兩人分手時間不詳,但18年左右呆拉已經有新女票了。在最近《衛報》的採訪裡,席琳聊起兩個人的感情:「It's an intellectual relationship that never stopped...we've been growing and thinking together. And I wanted to portray that. I wanted it to be open, I wanted it to be generous and full of ideas,... it mostly tells about the present of our relationshipp, how we had this dialogue on this particular film and how we keep writing our relationship today.」以及,「一個成功的愛情故事不應是永恆佔有,而是解放。」
電影以艾露易絲/呆哈的特寫長鏡頭結束,很多場Q&A觀眾都在問最後的這個鏡頭,席琳的標準回答是,她給呆哈只有一個指示,就是以一個大吸氣結束。她說她大概跟呆哈講了這個鏡頭需要在情緒上穿過兩扇門,經歷三段情緒,但是應該自始至終沒有明講這三段情緒分別是什麼。這樣結束,是作為導演對一個好演員的信任,可能也是她們倆的愛情關係的一個closure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