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在我的眼中,全是你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描繪著你,完成之日,便是離別之時。
一場碰撞,發生在18世紀的法國。
瑪莉安,一位繼承父親事業的年輕女畫家。艾洛伊茲,一個專制王權走向沒落下的貴族小姐。當資本主義萌芽日漸吞噬貴族王權,一位不速之客的到訪,也永遠將艾洛伊茲的一生浸沒。
兩人的初次場景在一次與風的追逐中完成。與跳下懸崖的姐姐不同,艾洛伊茲淺嘗輒止,只為感受迎風奔跑的快感,好像貫穿一生的憤怒,憑這樣就可以消解。在瑪莉安的視角下,艾洛伊茲的每一處特寫都如此生動誘人,悲涼的底色,將她渴望自由的輪廓映照得那麼鮮活、又那麼孤獨。
瑪莉安的角色在起初便是不討喜的。為了佣金潛入小姐的生活,佯裝作伴,卻每天得空就為死板制式下的畫作添筆加墨。她也沒想到,起初生怕不能按時交工的畫作,有一天會被自己抹掉重來。
我想,瑪莉安從職業病般開始觀察起,就對眼前這位少言寡語又眉目靈動的小姐欲罷不能,但越是激動,落筆那一刻也越是克制。當這種虛偽的抑制在第一次被艾洛伊茲否定時,瑪莉安自然是憤怒的,她不能原諒自己,毀掉畫作,是她唯一的方式。
艾洛伊茲是這樣的直接而純粹,即使得知這不過是一位例行公事的畫師,她依舊可以用孩子般的純真眼神挖掘出眼前這位,內心最深處的悸動。即使瑪莉安起初的安慰充滿了功利和麻痺,但在艾洛伊茲眼裡,她的低調幽默、隨手在琴上敲出的音符,以及那晚對俄耳普斯的見解,這一切在男權社會下是多麼特別而溫柔,一種只屬於女性的溫柔。
肌膚碰觸、眼眸交會,暗流湧動。一簇炙熱終於在那場阿卡貝拉伴隨的篝火之夜噴薄而出。深情款款的艾洛伊茲終於在那一夜得到了她的回應,艾洛伊茲,燃燒了。
而瑪莉安,似乎在艾洛伊茲純粹映襯下略顯複雜。當然,這種複雜從她沾濕到這座孤島開始,就已被逐日洗滌。當得知艾洛伊茲只聽過為了亡靈而演奏的管風琴樂交響樂時,即使彈得並不成樣子,那首《四季》卻第一次深深打動了艾洛伊茲;當談及俄耳普斯的故事,女性視角下的重點不再聚焦於悲天憫人的悲情之美,那個「回頭」被冠以專屬於女性的自主,「回頭」是一種有意的選擇。終於,在屬於她們的俄耳普斯故事裡,瑪莉安也在艾洛伊茲的吶喊下,回了頭。
整部影片,都是一場關於眼神的樂章。這也只有真正女性視角的導演得以完成。
「當你心神不定,便會雙手緊握」
「當你尷尬,便會咬緊下唇」
當你心存芥蒂,便會目不轉睛」
······
在我的眼中,全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