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短評)電影工業中隱藏的一些小東西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

我總是把片面說成《燃燒的女子肖像》,如果名字是這樣,意味就完全改變了

名字是《燃燒女子的畫像》

燃燒女子的畫像

同性戀話題一直是電影題材中的少部分,卻又最為精美的一類,不乏有很多首屈一指的電影。

電影是一種個人的品味,每個人在從自己的人生中理解電影,這也是藝術的誕生

——美

影片的背景在18世紀的法國,畫面充斥著古典之美,似乎能嗅到一絲彩色油墨與古木結合的一種獨特清香。古典歐洲從中世紀文藝復興以來,經久不衰,不論是當代藝術還是思想,都打下堅固的基礎。電影作為第七藝術,獨立與藝術之中,它與其他藝術不同,特有的,是因為它是一個立體的方盒子,和繪畫相比,電影除了上下左右,它有比繪畫絕沒有的縱深立體感,它有前後,火在電影中被安排在背景中,微微的火影在牆上迴盪,前景是來到小島上的瑪麗,這樣的立體感不經讓人目不轉睛的盯著看,導演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創造出一個立體的空間。

——色

電影中的顏色,是創達意義的重要途徑

幾乎從頭到尾,洛伊斯都穿著一套深藍色的服裝,也潛意識中告訴觀眾,洛伊斯的心境憂鬱,孤獨,再結合第一次洛伊斯和瑪麗見面的片段,洛伊斯跑出房子,跑著穿過一片小秋林,瑪麗緊隨其後,他們出現在了大海上,海浪和洛伊斯重合,隱喻洛伊斯的忐忑不安,跑的行為似乎是想要逃離這個小島,這片禁錮,後面的話題再次提醒我們,瑪麗問洛伊斯「那你會游泳嗎?」洛伊斯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是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游泳。」連自己會不會游泳都不知道,可想她在這裡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好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失去了對世界希望和好奇。

瑪麗的古典黃色屬暖色調,令人感到溫暖,親切,在劇情中,瑪麗也一直如此,第一幅畫的失敗,並沒有讓瑪麗氣餒和生氣,而是再次強求洛伊斯的媽媽給她一次機會。

洛伊斯的媽媽在片子中的大多數場景,臉部都缺少光影,造型上也像是圖上了淡淡的暗色漆。在他們前段部分兩人的對切鏡頭,媽媽一方的兩旁是壓抑的棕木色的書桌和黑色底版,暗色牆;而瑪麗這一邊的背景則完全和她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白色的小茶桌,上擺著白色透明的酒杯,背景是偏白稍舊的牆,一個長方形的格子窗戶,散射出白色的光線。

洛伊斯的媽媽是一個很特別的角色,她給電影帶來大部分都懸念和緊張感,她也似乎喻義著社會的所有人,對於同性戀或者愛情的逼壓,對於婚姻的控制,對於人生的選擇,母親一方面想回到和洛伊斯小時候的美好關係,一方面又對洛伊斯的人生物化於自己的玩偶,自私自利,洛伊斯的奔跑,最終沒能跑出她母親的控制。

「那是我們最後一次相遇」

電影的結尾令人印象深刻,瑪麗去到在藝術展覽館,站在自己的油畫前,想看來往人對自己的畫的反應,一位叼著菸斗的愛老頭看著畫,說起了自己的感受,「她們好像不是面臨永別,更像是在說再見」

瑪麗在音樂劇觀眾席看著洛伊斯,從全景拉到她的神態表情,音樂劇的小提琴聲,尖利,急促,讓我緊張,不安,洛伊斯一直看著左前方,瑪麗卻一直看著她,這時的洛伊斯已經落下了眼淚,不知是什麼讓她落淚,是音樂劇?是她知道,而無能為力?她的頭還是一動不動的盯著左前方,就像是被什麼東西定住了腦袋,她只能哭泣,喘息,隨著急促,響亮的音樂,電影結束

在讚嘆電影的美的同時,又為片子的無法上映感到唏噓不已,我相信,美與藝術,沒有國界,沒有什麼能阻止人類追求美好,在追求的同時,最後,落入深淵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