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電影的名字是《燃燒女子的畫像》,我覺得「火」在片中一直有著特殊的能指,火焰的跳動和顏色,與荒涼的島嶼,空曠的房間以及單調的生活形成對比,渴望溫暖的人只有靠近火,再靠近一點火。
1、壁爐的火。壁爐裡的火第一次出現是渾身濕透的女畫家來到大宅裡的畫室,女畫家並沒有用火來烘烤衣物,反而是撐起畫紙,然後自己赤身坐在壁爐前,溼透的畫紙透出火焰的光,質地頗似女畫家兩次在幻像中看到的小姐的白色嫁衣。所以當母親要趕走女畫家的時候,小姐說:「我願意讓她畫」,給出一張空白的畫紙,沒有體會過愛、沒有聽過管弦樂,沒有在大海裡游泳。在這張白紙前,她甚至當起了「導師」,告訴女畫家,要畫自己眼中的那個人,不要囿於規矩,守則和耳朵眼的顏色。壁爐火光前閃閃發亮的空白畫紙,看似描摹的是小姐,實則也在描摹女畫家,小姐是先一步女畫家意識覺醒的。壁爐裡的火日常最多的用途是烹煮食物,但有一次例外,它秘密煮出了幫助女僕墮胎的草藥,三個女人安靜沉穩的對應,彷彿是在治癒一場重感冒或者關節脫臼,她們唯一需要應對的只是完全屬於她們的身體,完全屬於她們的子宮,和自由的意志。在壁爐火光的照映下,畫家記錄下女僕墮胎的情景,她曾因不忍而扭過頭,小姐對她說,你得看著。而此刻,你得畫下來。
2、蠟燭的火。印象深刻的有三個地方,第一個是女畫師端著燭台觀察前畫家的肖像作品,她看衣服的褶皺,看皮膚的紋理,火離畫布越來越近,在靠近肖像胸口的時候,燭火在這裡點燃了畫作。這幅作品到底是在畫小姐還是小姐跳崖的姐姐,其實都是,他們都要著相似的絲綢裙子,他們都要端坐在天鵝絨矮凳上,他們要戴上珍珠項鏈,可是他們的面容都是模糊的,身上剩下的只有各種符號。女畫家像一束火,靠近了小姐,觀察小姐,最後在不可抑制的在她心上燃燒起來。第二是女畫師用燭火勾畫睡夢中的小姐,這一幕非常溫暖,之前女畫家曾向小姐的母親抱怨,小姐散步回家以後天色已暗,沒有充足的時間作畫,現在在昏暗的光中,也許反而能無比清晰看到戀人的眉目,有一整夜的光陰去細細的畫。第三是最後一幕,她們最後一次相見,舞台前的燭光,導演並沒有為了畫面的美感而選用長短一致的蠟燭,那些蠟燭參差不齊。高高低低跳躍的燭光代表著什麼?是流淌的音符、是未知的命運,或者是小姐此時紊亂的呼吸(我認為這裡小姐的微笑暗示她是看到了女畫家的),在氤氳的燭光中,她們已彼此注視致意。
3、野外的火。整部片子的題眼,荒野裡的篝火。火不在宅子的壁爐裡,不在侷促的木板上,它來到了星空下,在廣袤的大地上燃燒,黑暗中的女性唱起歌謠,那句歌詞的意思是無法掙脫,無法掙脫,無法掙脫家族,無法掙脫宿命,可是這首歌的節奏卻非常歡快,女人們微笑著打著節拍,看到這的時候我在想,這些女性是從哪裡來的,電影裡除了開頭和結尾沒有出現任何成年男性,我也一度以為島上只有這座大房子和母親、小姐、女畫家以及女僕,但是在這黑夜中,一群女性聚集到了篝火邊,她們為什麼相聚,她們會定期相聚嗎,這是一種儀式嗎?她們是在獻祭還是在祝禱,隔著篝火,小姐和女畫家相互凝望,這火是她們無法掙脫的欲望和情感,所以小姐任由火在她裙擺向上攀爬。
想起瓦特蘭德的那首詩,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