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在古典主義的講述中體會愛與美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

畫師與模特 1760年,年輕的女畫家瑪麗安受到邀請來到法國布列塔尼的一座孤島上為富家女埃洛伊斯畫一幅肖像。這幅畫將被運往米蘭,如果男方看了之後滿意,埃洛伊斯就將被嫁過去。然而埃洛伊斯根本不肯坐著一動不動讓別人來畫她,因為她不願意這婚姻。之前的畫家無功而返,於是埃洛伊斯的母親找來瑪麗安,因為曾經她出嫁時的那張肖像是瑪麗安的父親所畫。瑪麗安假裝是被請來陪埃洛散步的,然後偷偷觀察埃洛伊斯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默默記在心裡,晚上再偷偷的畫下來。5天期限到了,瑪麗安完成了畫作。當她告訴埃洛伊斯真相,並請她看畫時,埃洛伊斯憤怒的表示,她不喜歡這張畫,這畫的不是她,因為沒有一點生命力,然後,失望地轉身離開了。留下懊喪的瑪麗安,不知所措,終於毀掉了自己的作品…… 愛人與愛人 埃洛伊斯的母親氣惱地讓瑪麗安離開,埃洛伊斯卻忽然表示願意當模特,請瑪麗安再為她畫像。原來,瑪麗安己經走進埃洛伊斯禁錮已久的心房,這個美麗、聰慧、善良的年輕女畫家令她魂牽夢繞。而瑪麗安其實也在全心全意的描繪這位倔強、孤傲、單純的富家小姐埃洛伊斯時,不知不覺地愛上了她,只是瑪麗安一直不願面對自己的內心。在埃洛伊斯母親離開的短短5天裡,她們終於坦誠彼此的心意,沉浸在愛的歡愉裡…… 俄耳甫斯與歐律狄刻 一天夜晚,埃洛伊斯、瑪麗安、女僕三人圍坐在餐桌旁讀書,昏暗的燭光映著三個女人姣好的臉龐,埃洛伊斯專注地讀著希臘神話裡俄耳甫斯與歐律狄刻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俄耳甫斯是古希臘神話裡著名的詩人和歌手,不但擁有能迷惑百獸的優美歌喉,還是舉世無雙的彈琴聖手。然而,他摯愛的妻子歐律狄刻在新婚不久就被毒蛇咬死了,悲痛欲絕的俄耳甫斯捨身來到地府,用勇敢的行為和如泣如訴的歌聲和樂曲感動了冪王、冪後。冪王恩准俄耳甫斯帶著自己的妻子回到人間,但有一個條件,在他們走出地府之前他決不能回頭看她,否則他的妻子將永遠不能回到人間。在冪界與人間的交界處,在即將從黑暗邁向光明的時刻,俄耳甫斯卻忍不住回頭了,果然,歐律狄刻無聲無息的消失了,並再次墜入深淵,永不復生。 女僕痛斥俄耳甫斯的行為,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回頭。埃洛伊斯說是因為思念和不捨。瑪麗安提出了不同的解釋,她說,俄耳甫斯是故意這麼做的,因為他選擇了歐律狄刻的回憶,這是詩人的選擇,不是愛人的選擇。而埃洛伊斯則提出了更大膽的解讀,她認為,也許是歐律狄刻說了「回頭看」,俄耳甫斯才回頭的。瑪麗安頓時愕然。俄耳甫斯和歐律狄刻的愛情悲劇,也是瑪麗安和埃洛伊斯愛的讖語。在瑪麗安和埃洛伊斯初吻後的夜晚,身穿白色長裙的埃洛伊斯的幻影赫然出現在瑪麗安的眼前,與其說埃洛穿著潔白的婚紗,不如說是象徵死亡的白色籠罩著埃洛伊斯,宛如那個從冪府走出的歐律狄刻。在即將完成畫作的前一個晚上,幻影再次出現。對終將分離的恐懼一定從最初就占據瑪麗安的內心,並越來越緊迫。而當告別的時刻真正來臨,埃洛伊斯竟真的穿著那件白色的婚紗,因為埃洛伊斯的母親在場,情難自己的瑪麗安匆匆擁抱了埃洛伊斯一下,便轉身離去,她急促地穿過走廊,跑下樓梯,彷彿再不快點離開,情感的洪水就要決堤,傾瀉而出。在大門口,她停住了,這最後的關口,出去,一切便真正結束了。忽然,身後響起了埃洛伊斯的聲音「回頭看」,瑪麗安驚異的轉過頭,埃洛伊斯白色的幻影出現了,又倏然消失在空氣中。這,便是永別了,從此天涯海角,再不相見…… 這就是《燃燒女子的畫像》,一部講述18世紀女同戀情的法國電影。注視 -作為連接畫家與模特以及戀人之間的紐帶,成為影片的靈魂。通過注視的主體與客體關係的轉換和變化,並賦予多重涵義,細膩的鋪呈出這段百轉千迴的愛情故事,使觀者隨著主人公的眼光去觀看,感同身受。影片伊始就是幾個年輕的女孩子,目不轉晴的看著她們的老師瑪麗安也是模特在作畫。她們的眼神專注的在模特和畫布間移動,這是一種繪畫者的注視。正如瑪麗安最初對埃洛伊斯情不自禁甚至有些迫切地觀察,凝視,也只是為了完成畫像,是一個畫家的注視。但是,被注視者埃洛伊斯卻有了別樣的感受,長年在修道院單調的生活,冷漠的母親,突然死去的姐姐,未知的婚姻,孤寂、無助的埃洛伊斯從這直勾勾的眼神裡,或許感到了不一樣的關切和溫暖。而瑪麗安在這樣細緻入微的凝視中,在把埃洛伊斯一筆一筆描摹在畫布上的過程中,大概也慚慚把她烙印在了心裡。只是此時主動去看的瑪麗安並未意識到自己情感的變化,只是把埃洛當成繪畫的對象,只想著在規定的時間完成工作。 及至第二次畫像時,當埃洛伊斯問瑪麗安「你看著我時,我又看著誰呢?」,瑪麗安無言。在埃洛伊斯的步步追問下,雙方的感情噴薄欲出。此時,注視與被注視的雙方成為對等的關係,瑪麗安開始感受埃洛伊斯的感情,亦開始正視自己的內心。篝火晚會上,遙遙相望的兩人再也無法將目光從彼此身上移開,那熾熱的眼光如火焰般熊熊燃燒,片刻,她們相視泯然一笑,愛,盡在不言中……在告別的前一晚,她們溫柔的對視著,傾訴著將記得對方的種種,不願睡去,因為她們明白這將是今生彼此最後的凝視。果然,之後她們雖有見面,但眼光卻再無交匯。一次是多年以後,在一個畫展上,瑪麗安再一次看到了埃洛伊斯的畫像。畫中的埃洛依斯有著同當年一樣的表情,沒有笑容,略顯倔強,只是身邊多了一個男孩。瑪麗安深情地看著畫中的埃洛伊斯,赫然發現畫像中埃洛伊斯手中的書故意翻開一角,上面寫著28頁。瑪麗安笑了,由衷的笑了,然後,眼中充滿了淚水……28頁上畫著瑪麗安留給埃洛伊斯永遠的紀念,那正是瑪麗安自己的畫像。埃洛伊斯用這樣的方式與瑪麗安相見,告訴她,愛,沒有忘記,你,永遠懷念!最後一次是在劇院,瑪麗安遠遠地注視著埃洛伊斯,只是埃洛伊斯始終沒有回頭。當注視變為單向,情感也不再有回應。只是這一段禁忌之戀從眼神交匯時開始,到靈與肉的結合,雖注定無果,但她和她的身影將永存於對方心中。 影片的每一幀畫面都如同一副古典主義畫作,光線講究、構圖精緻、色彩厚重。室外,是低沉的灰色天空、洶湧的藍色大海、陡峭的褐色岩石,粗礫的黃色沙灘,兩位美麗的少女散步其間;室內,是搖曳的燭光或壁爐裡木柴燃燒的火焰,雖然昏暗,卻都是柔和的暖色,映著少女們溫柔的臉龐,恍若夢境。瑪麗安絳紅色的長裙,埃洛伊斯藏藍色的斗蓬和綠色的禮服,色彩簡單,對比強烈,極富質感。瑪麗安和埃洛伊斯互相依偎的姿態,交錯的雪白脖頸,低垂的沉醉眼簾,美侖美奐…… 影片的對白優美且韻律十足,用最浪漫的法語講出來,極富詩意。 當埃洛伊斯知曉真相看到畫像,受傷的她痛斥瑪麗安的畫沒有生命力。瑪麗安解釋,「那只是曇花一現,一味追求生命力的畫像會因時間流逝而失去真實本質。」埃洛伊斯反駁「並不是世間的一切都那麼短暫,譬如一往情深,發自肺腑」,「我並不知道您是藝術評論家」,「我也不知道您是畫家」…… 當瑪麗安懊惱無法捕捉到埃洛的笑容,帶著埋怨的口吻說道, 「當您心神不定,便會雙手緊握。 當您倍感尷尬,便會咬緊下唇。 當您心存芥蒂,便會目不轉睛。」…… 埃洛伊斯馬上強調了她們是平等的,並反駁道, 「當您理屈詞窮,便會頷首扶額。 當您情難自己,便會眉梢輕挑。 當您局促不安,便會氣喘連連。」…… 當埃洛伊斯第一次向瑪麗安表白時說,「在每一個等待你的長夜裡,我都想像著,情人間的一舉一動。」瑪麗安問:「您夢見過我嗎?」埃洛伊斯答:「無需做夢,我時刻都在想念您。」…… 當第二副畫像即將完成,埃洛伊斯問,「您決定什麼時候停筆?」瑪麗安答,「有那麼一瞬間,筆會自動停下來。」…… 全片對白幾乎都用了法語中的敬語,不是咬文嚼字,而是台詞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帶來了高雅的美感,和影片的古典氣質融為一體。字字珠璣背後是主人公洶湧澎湃的情感。影片導演瑟琳·席安瑪也是本片編劇,獲得了72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值得一提的是,《燃燒女子的畫像》幾乎沒有配樂,人物的說話聲、腳步聲、木柴燃燒的噼啪聲和海浪翻滾、沖擊岸邊的聲音、海風呼嘯而過的聲音……這些自然的聲音成為影片的核心,讓影片有一種緩慢的沉靜和壓抑,象徵了那個對女性禁錮的時代。全片只有兩次出現音樂的地方,將情感推向了高潮。第一次是篝火晚會,埃洛伊斯和瑪麗安情感的轉折點。女人們自發地靠近,圍著篝火唱起了阿卡貝拉,聲音從呢喃低語慚慚變成了高聲吟唱,彷彿來自靈魂深處的吶喊,和熊熊燃燒的篝火一起,要撕破那無邊的暗夜。在歌聲中埃洛伊斯和瑪麗安追逐著彼此的目光,無法分離,及至篝火點著了埃洛伊斯的裙擺……而那歌聲分明唱的是「我無法逃脫、我無法逃脫……」 第二次是影片的結尾,劇院裡埃洛伊斯獨自專注地聽著交響樂維瓦爾第的《四季》,這是瑪麗安曾為她講述過的曲子。我們和瑪麗安一起遠遠的看著成熟端莊的埃洛伊斯,在跌宕起伏的樂曲聲中,埃洛伊斯情緒越來越激動,呼吸越來越急促,胸口起伏不定,隔著屏幕都可感覺到埃洛伊斯極力壓抑著的那強烈的情感波濤,而當淚水終於奪眶而出,她慢慢露出了一絲微笑,是釋然是無奈,亦未可知……屏幕前的我多麼希望她能夠回頭,再看一眼曾經的愛人,但是沒有,她們的目光再也沒有交集。想必埃洛伊斯定是想起了那一天,陽光明亮溫柔,瑪麗安為從未聽過管弦樂的她彈琴,而她無法將視線從她臉上移開,瑪麗安的話語和琴聲還依然在耳邊迴盪,百蟲齊鳴……蛙聲鼎沸……暴雨傾盆……電閃雷鳴…… 埃洛伊斯的扮演者阿黛拉·哈內爾奉獻了極其精彩的一段表演,堪比《請以你的名字呼吸我》中「甜茶」最後幾分鐘影帝級的表演。 《燃燒女子的畫像》稱得上是一部真正的女性電影,主要演員只有四位,全部為女性,男性出場鏡頭時長加起來不超過3分鐘,不僅導演,攝影亦是女性。作為一部同性愛情片,片中的性愛場面亦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歐州的文藝片一向沒有所謂尺度的邊界,但本片卻不像其它男性導演的女同影片,對過程極力展示,如《阿黛爾的生活》,完全是觀看者的角度。雖然依然有裸露鏡頭和親暱場面,《燃燒女子的畫像》卻表現地新穎而巧妙,真實而高級,激情仍在,卻不至於滿溢。如腋下的鏡頭、清晰可見的口水絲、放在全裸的埃洛伊斯私處的圓鏡,映照出瑪麗安的臉的臉龐,既起到了遮擋的作用,又有隱喻…… 影片也側面揭示了當時女人的生存現狀。埃洛伊斯姐姐跳崖自殺,原因不明,母親只是說對姐姐過於放縱。姐姐死前曾向埃洛伊斯道歉,因為她的死,埃洛伊斯將要接替她的命運,而這命運就是遠赴米蘭嫁給一個素未謀面、一無所知的男人。埃洛伊斯曾問瑪麗安是否畫過男性裸體畫,瑪麗安回答畫過,但只能偷偷畫。因為她沒有權利畫,只因為她是女人。而瑪麗安展出的畫作,連署名的權利都沒有,只能用父親的名字。在那個女性地位如此低下的時代,在一個孤島上,兩個敏感聰慧的女人之間卻發生了一段驚世駭俗的禁忌之戀,是偶然也是必然,雖然只有短短幾天時間,但卻令她們銘記一生。而戲外的一個小八掛,更讓人感動不己,劇中奉獻精彩表演的埃洛伊斯的扮演者阿黛拉·哈內爾和導演瑟琳·席安瑪曾經是十二年的戀人。雖然己經分手,但席安瑪依然找來哈內爾演女主角,她說,阿黛拉·哈內爾是她永遠的繆斯。女人啊!那時光有多溫柔、多悠遠,你們的情感就有多細膩、多綿長! 《燃燒女子的畫像》就像一條情感的涓涓細流慢慢匯聚成波濤洶湧的大海,前面平靜而緩慢,隨著時間的推進,卻越來越起伏而強烈,是一種層層遞進式的情感推進,到最後達到了頂峰。所以,必須堅持到影片的40分鐘後,才能體會到它的精彩。而整部電影無論是攝影、構圖、服裝、對白,對照、暗喻、互文的講述方式,呼應、對稱的結構,還是對繪畫、古典音樂的表現,都讓《燃燒女子的畫像》具有一種古典主義的氣質,更需要細細品味和體會。而女同體裁和幾乎沒有什麼故事情節的二個小時時長,恐怕又抬高了《燃燒女子的畫像》觀影的門檻。但是,時隔8年,才再次由女性導演執導的影片獲得戛納酷兒金棕櫚獎的肯定,己足夠說明它的優秀,這是一部感人至深、內涵豐富、精美優雅、完成度非常高的一部電影。在優秀的女同電影遠遠少於男同電影,接受度也低於男同電影的現狀下,《燃燒女子的畫像》更顯獨特而珍貴,更值得珍視和觀看。不必抱著同志電影更易獲獎和獲得更多關注的偏見。在古典主義的講述中,你只需去體會愛與美,那穿越時空,跨越性別的永恆力量。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