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我願用一生的愛,去換一個曇花一現的你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很久之前,我還年輕,會旗幟鮮明的評判事情,包括愛情。那時候最喜歡《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敢愛敢恨,直到她懂事兒的同意五阿哥娶知畫,完美形象瞬間崩塌。愛就是獨占,分享是什麼鬼?
長大之後我學會一個詞,理解。
再後來我遇到一部電影,兩個勇敢的姑娘願意用此生的愛,去換一個曇花一現的她。
LES,禁止之戀。
1760年,法國。
01
是你,然後才是性別
女性之間的愛戀,情感細膩,相互試探,暗自鼓勵,小心翼翼地邁出第一步。
《燃燒女子的畫像》將這種暗示發揮到極致。
才華橫溢的女畫家瑪莉安(諾米·梅蘭特飾)收到委託,要為富家小姐艾洛伊茲(阿黛拉·哈內爾飾)畫一幅出嫁前的肖像畫。
看似正常不過的常規操作,因個體差異難上加難。
富家小姐艾洛伊茲生活在本篤會——天主教隱修院修會之一,《會規》的核心內容,禁慾,不得婚娶;安貧,不可有私財;聽命,一切服從長上。
當母親要求艾洛伊茲嫁給一位米蘭的求婚者時,她唯一能做的反抗就是,拒絕畫像。
女畫家只得隱藏身份,以玩伴的身份出現,暗中觀察小姐一舉一動,深夜縱情筆下。
愛情,始於凝視。
瑪莉安小心翼翼地觀察著艾洛伊茲,耳朵的輪廓,頭髮的樣子,不經意間手的擺放。在艾洛伊茲不注意時偷偷畫下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暗戀時的相互試探,細膩而美好。
剛認識時,視線總是單向的,女畫家仔細觀察自己的模特。說不出具體時間,具體原因,她們的視線有了交互,你看向我時我也看向你。
許是眼神太過熾烈,我竟看出繾綣。
看出笑意。
富家小姐「叛逆」的方式之一,冰塊臉。
愛情不能自主,生命亦是。做了反抗,她姐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母親將她從修道院接回,繼續姐姐的使命。
情愫暗生後,冰塊臉慢慢融化,在心上人面前有了笑意。
有了試探性的肢體碰觸。
眼前人成心上人,接下來的眼神、呼吸都變成黏糊糊溼漉漉的挑逗。
認識你之前我沒想過會成為同性戀,認識你之後,性別相同只是巧合。
若僅是如此,這部電影落入俗套,金棕櫚、金球、最佳女主、最佳編劇、最佳服裝、最佳攝影等多項提名。
它的獨特恰恰在於它的「不完美」。
愛情中,我們喜歡大團圓結局,公主和公主打破封建社會的枷鎖從此過上幸福的還生活。
《燃燒女子的畫像》給這份愛情設置了時間和地點,12天,孤島。
女畫家、小姐、女僕,三個女孩兒在這座孤島敞開心扉,彼此依靠相互扶持。肖像畫好後,女畫家回歸日常,女僕依然生活在孤島,小姐遠嫁米蘭。
02
若僅如此,它依然不夠好。
它的好還在於暗示,整部影片充滿小心思。
情起時女畫家第一次出現幻覺,看到穿著婚紗的小姐,夜晚小姐來到她的房間。
肖像畫完成時,她第二次出現幻覺,小姐穿著同樣的白紗。
這一次她不忍回頭,墜入愛河,食髓知味,怎捨離去?
第三次出現白紗,是現實。
小姐在母親的要求下試穿婚紗,女畫家完成畫稿前來告別。
愛是一回事兒,現實是另一回事兒,穿著白紗的小姐和拿著行李的女畫家含淚告別。
而這個告別在片中早有暗示。
畫畫時小姐曾問「怎樣才算完成了」?
畫家答,「畫到一定就停下」。
禁忌之戀,到了規定時間就要停下。
理智上的停止,並不是情感上的停止。
電影開篇,女畫家充當模特指導學生,她說「注意我的手」。
她手的擺放姿勢,恰好是艾洛伊習慣的姿態。
畫室裡放著一幅畫,名為《燃燒女子的畫像》
這幅畫源自她們的深情對視。
什麼時候愛上對方的,電影沒說,或許她們也不知道。但那一刻的對視,她們明瞭對方的情感。
謎題還在繼續。
女僕在刺繡,她面前的花生機勃勃;一身紅衣的女畫家在倒酒;一身深藍色裙子的小姐在準備食物。此刻無關身份,她們只是自己。
肖像畫好,女畫家離開之際女僕也完成了她的刺繡作品。
刺繡中花繁葉茂,現實中枝葉凋零,如同她們的愛情。
劇中她們的衣服同樣是一層暗示。
結尾處女畫家選擇了小姐當初喜歡的深藍色長裙,小姐的金髮變成了女畫家的棕色。
雖不能和你在一起,但我的生活處處有你的影子。
更精彩是上面女畫家畫筆下的俄耳甫斯,在她筆下俄耳甫斯來得及和妻子告別,互文了小姐身穿白紗與女畫家的告別的場景。畫面的俄耳甫斯亦是她們。
《俄耳甫斯地獄尋妻》的故事在電影中也出現過。
三個女生唯一一次一起讀書讀的便是這篇。
女僕不懂俄爾普斯已經找到妻子為什麼要回頭?
小姐懂了「他深陷愛情,害怕失去」。
女畫家也懂了「他選擇留下回憶,所以回頭看她」。
小姐認為也許妻子說了「回頭吧」。
小姐穿著白紗與女畫家告別,同樣說了回頭吧。她們選擇留下回憶,繼續原來的生活軌道。
電影中這樣的互文處處可見。
但它的好依然不僅如此。
它足夠大膽,情愫與性慾相伴而生。
略過情事,著重描寫事後聊天。一面放在隱私部位的鏡子,上面是女畫家的臉,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兩幅只有她們懂得的畫,藏著兩顆相愛的心。
這樣的情欲呈現有一種雅致美,既不過度張揚,又不過於遮掩。
暗流洶湧,而非驚濤拍岸。
03
藝術離不開生活。
《燃燒女子的畫像》全片男性鏡頭加起來不到2分鐘,卻有到處充斥著男權。
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法國波旁王朝統治時期。
那個年代夫權是一雙看不見的手,扼住女性的命脈。
母親執著於一副女兒的肖像畫。
為什麼?
傳承。婚前男女雙方無需見面,只看家庭和外貌。一幅畫油畫送到夫家,若滿意,下聘結親。
一幅畫讓母親從米蘭嫁到法國,她希望用女兒的一幅畫從法國回到米蘭。
父權無處不在。父親去世後父權轉移,女兒的未來由母親掌控。
女僕身上也反應出男權。
未婚,懷孕三個月。電影沒有交代孩子的父親是誰,三個女生自己解決這個麻煩,助產士家可以做引產手術。
她有享受性愛歡愉的能力,就有解決歡愉過後麻煩的能力。只是沒有醫院,沒有醫生,只有助產士。流產時,身邊嬰兒咯咯笑著和她玩耍。
助產士類似於我國的產婆,有經驗的女性擔當,無需執照。
電影名《燃燒女子的畫像》,燃燒的是什麼?
我想是女性作為獨立人的權利,龐大的父權男權令人難以喘息。
還有她們之間的愛,禁忌之愛,熾烈之愛,浴火之愛。
影片始於觀察,終於凝視。
一個三分鐘的長鏡頭,Marianne和Hélo?se深情凝望。
影片的內的故事結束了,影片外me too運動仍在繼續。
作家珍妮特·溫特森在《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寫到,「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圍牆坍塌,原來外面還有別的世界,命運,還有別的可能。我們接受教導,接受知識,接受正確與錯誤、真實與虛構的界限。而橘子,從來都不是唯一的水果。
橘子,從來不是唯一的水果。
愛情,從來不是唯一的樣子。
參差百態,乃幸福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