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首先是印象比較深刻的幾點感受:
1、電影節奏雖慢,但毫不拖沓,觀看一氣呵成,這與鏡頭不無關係。電影中有很多第一人稱視角的鏡頭,代入感和故事感很強,觀眾彷彿經歷著第一人稱所見所感。同時,很多固定鏡頭也讓劇情充滿了好奇和緊張,例如瑪麗安在背著愛洛伊斯找書,和試穿愛洛伊斯衣服尋找靈感時,鏡頭一直停留在瑪麗安身上,讓觀眾不禁擔心會被愛洛伊斯發現。
2、畫面構圖和調色都非常精美。影片中鏡頭大多是人物之間的互動近景鏡頭,少有空曠的遠景大鏡頭,這就使得畫面非常有油畫感和場景感。電影致敬了很多經典的畫作,音樂和神話故事,讓每一個鏡頭都充滿了平衡,協調,和轉瞬即逝的美。
3、即使是第一次看也能感受到處處埋下的伏筆。
4、三位演員的表情都非常非常厲害,可以說有很多內容光靠表情就可以表現出來,例如愛洛伊斯藏著憤怒、恨和愛的冷漠是三種冷漠,觀眾能清晰地分辨出她的情感變化,感受其中潛藏的情緒張力,並隨之一起變化。
5、台詞也很有意思,我很喜歡中間轉折部分的一段台詞,堪稱絕妙,將兩人之間的關係瞬間完成了轉變。
總體評價:
整部劇我認為在愛洛伊斯讓瑪麗安站到她的視角上時,發生了轉折和變化。
從視角上說,一開始一直是瑪麗安的視角,從初見的背影,回頭,到距離感的相處,瑪麗安為了完成她的畫作,在觀察著愛洛伊斯。而從她站在愛洛伊斯的角度看自己之後,視角轉變成了愛洛伊斯,從愛洛伊斯的角度看,畫作中的人和作畫的人已然區分不清,沒有誰比誰更高一等,也沒有誰能夠在真實的生活中置身事外。
說到置身事外,瑪麗安一開始雖然處於女性視角,但其因身份於愛洛伊斯有別,並不能真正感受其痛苦。愛洛伊斯說的沒錯,瑪麗安只是站在上帝視角勸誡她接受現實,與其他人並沒有區別。而當她真正離開畫家的角度,開始了解愛洛伊斯,她才發現,自己與愛洛伊斯並無區別,她們都沒有勇氣與現實作抗爭。
電影的最後,愛洛伊斯穿著即將出嫁的一襲婚紗,對即將離開的瑪麗安說:回過頭來吧。而瑪麗安幾乎毫無猶豫地就回了頭。這裡我認為很有意思,因為瑪麗安曾在電影中講述俄爾普斯回頭的原因時,她描述那是一種選擇,俄爾普斯式的詩意選擇,他選擇放棄未來,留下與妻子的回憶。而愛洛伊斯認為那是情難自禁。我想在愛洛伊斯呼喚她的那一刻,她已經明白了這一切。相愛無法置身事外。
電影的結尾,瑪麗安最後一次遇見了愛洛伊斯,她們同去聽一場演奏會,但愛洛伊斯並沒有看到她。隨著音樂的響起,愛洛伊斯難以自制地悲傷起來,她的淚水逐漸浸濕眼眶,身體也控制不住地顫抖。瑪麗安的視線從未自愛洛伊斯的臉龐離開,在她即將離開的那天晚上,愛洛伊斯曾問她是否知道自己第一次想親吻她是什麼時候,瑪麗安沒有猜出來。其實早在她用不熟練的鋼琴技術,為愛洛伊斯彈奏了韋瓦第《四季·夏》中幾個片段的時候,有些感情就已不知不覺地滋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