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沒有禁止的愛,只有不敢去愛。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還記得在《燃燒女子的畫像》最後一幕,當那首《The Four Reasons:Summer》再度響起時,當兩種靈魂再一次碰撞在一起時,整部電影所積累的感情在那一刻被完美地釋放了出來。
可能大多數人跟我一樣,普遍認為想要把故事講好,需要劇情不停地反轉再反轉,畢竟戲劇性的情節才會引起人們的喜愛。但導演瑟琳卻用她坦稱是完美的指導如驚鴻一般告訴了我們,「細節才能決定成敗」。
我很遺憾缺席了戛納電影節,沒有在那天見證這部作品美妙的呈現。也許是定式思維的影響,當我第一次觀看這部電影時,我異常地關注演員們精彩的表演,而忽略了電影中所鋪設的細節。我當然不是說諾米與阿黛拉的演技有多麼糟糕,事實卻恰好相反,諾米的演技在這部電影中有了長足的進步,而阿黛爾富有感情的表演更是電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只是單純地希望各位影迷在觀影的過程中不要犯了像我一樣定式思維的錯誤,總以為愛情的演繹一定要靠演員們的精彩表演體現出來,但這部電影表現出的細節與伏筆,遠比它所講述的故事更加動人心弦。
電影在劇情發展的同時,不忘埋下一個又一個令人費解的疑惑。為什麼艾洛伊茲會選擇讓瑪莉安留下?她明知道畫像一旦完成自己便會被迫嫁去米蘭。她又為什麼會選擇在書頁的第28頁留下瑪莉安的畫像?為什麼瑪莉安會毀掉自己的那一幅畫?為什麼她不選擇在音樂會上與艾洛伊茲相見?艾洛伊茲第一次想吻瑪莉安究竟是什麼時候?其實電影在埋下一個個疑惑的時候,就已經把答案寫在了裡面。艾洛伊茲愛上了瑪莉安,她選擇留下瑪莉安與自己相伴,哪怕只是短短幾天。而通過俄耳甫斯的故事我們可以確定,艾洛伊茲所讀的那本書便是奧維德的《變形記》第十卷》。之所以選擇這一頁,不僅是出於艾洛伊茲對於俄耳甫斯悲劇故事的喜愛,更是因為瑪莉安對於這個故事的另一種解讀:「這是作為詩人的選擇,而不是愛人。」在那一刻,我想艾洛伊茲也是非常清楚了—瑪莉安終將會離開她。再回過頭來看艾洛伊茲第一次見到瑪莉安為她創作的畫像,她是何評價?沒錯,她的評價很低,「我不敢相信這幅畫竟出自你手。」在這部電影中,瑪莉安像是個縮影,一個中世紀被男性所歧視的畫家。我們可以想象在瑪莉安沒有來到這座孤島之前,她畫作的唯一好評也許只來自於她同時畫家的父親,除此之外,由於外界對於女性的偏見,她的畫作極少會獲得別人讚許的目光。也許正是這一點,使瑪莉安受到了刺激,使她再一次想起了飽受爭議的時期。在此之下,在她畫家身世的背景之下,悲憤交加的她選擇毀掉自己的這幅畫,並不是為了艾洛伊茲,而電影後面艾洛伊茲也指出了這一點:「你毀掉畫像並不是為了我。」同時暗示了瑪莉安最後作為「詩人」的選擇。如果有機會見到自己最愛的人,有誰會拒絕呢?瑪莉安在電影最後一幕的獨白中告訴了我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看到艾洛伊茲。」我當時的心情那是不可言語,「去見一面怎麼了嘛,就當是老情人敘敘舊了。」但電影中一些地方已經暗示了我們瑪莉安與艾洛伊茲不會再相見了,俄耳甫斯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而在第二幅畫像完成的時候,瑪莉安對艾洛伊茲說過:「也許斷了念想是最好不過的。」這也許就是瑪莉安作為「詩人」的選擇。在兩人最後一次同眠共枕的時候,艾洛伊茲曾說:「你知道我第一次想親吻你是什麼時候嗎?」艾洛伊茲沒有給出答案,把我急的也心急火燎。我們還是看最後一幕,一個長達2分多鐘的長鏡頭,便隨著《The Four Reasons:Summer》扣人心弦的激昂旋律,艾洛伊茲充滿後悔與回憶的神情,沒錯,艾洛伊茲第一次想親吻瑪莉安的時候,就是瑪莉安第一次演奏這首《The Four Reasons:Summer》的時候。瑪莉安回答的時候說過:「那次在篝火晚會的時候?」為什麼瑪莉安會選擇那一次呢?也許,那一次正是瑪莉安第一次想親吻艾洛伊茲的時候。
我永遠無法忘記艾洛伊茲呼喚瑪莉安:「Turn around。」時,那副期待的面孔。
當然,電影中所埋下的細節與伏筆還有很多,等著我們去發掘。但我目前能知道的是,這絕不是一般的經典法式浪漫故事。
不經歷永遠無法體會,不勇敢永遠無法實現。真正感性的人一直在參與,真正理解的人一直在忍受。兩份愛或許會慘遭質疑與妒忌,但只要有一份被存放於心底守護,另一份會永遠伴隨於腦海中。沒有禁止的愛,只有不敢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