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關於火的幾個隱喻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火是幾乎所有的人類文明都敬畏,崇拜,被賦予特殊意義的自然元素。電影裡提及的希臘神話裡,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類,無奈哥哥創造動物的時候把天賦都給了它們,所以人類的只能躲藏動物的追趕,在夜晚沒有皮毛而瑟瑟發抖。普羅米修斯同情世人,想把火帶給人類,可宙斯認為火為聖物只能供神享用。普羅米修斯只好把奧林匹斯山的火種藏在小茴香桿子裡,把它帶到人間。看著裊裊升起的炊煙,人類的思想彷彿也隨著它飄向了奧林匹斯山。
以電影時間線為參照,
第一次出現火:
在畫室,學生把老師的畫搬出來,老師Marianne說,這是很久以前的畫的了,叫做燃燒女子的畫像。
我們能感知這是一幅很有力量的畫,一定有著記憶深刻的故事。
第二次出現火:
Marianne來到島上第一天夜裡,脫下衣服在壁爐邊坐在地板上著取火。昏暗的房間,火在她身後燃燒,勾畫出她的側影,輪廓,生來的線條,宛如藝術品。那時她一心想著要為女主人的女兒做畫像,哪能想到後面的故事呢。
第三次出現火:
此時Marianne已經為Hélo?se作完第一幅畫,她自知沒有畫出Hélo?se的神情,但是被Hélo?se評判之後還是生氣,把畫上的臉抹去了。 爭吵的是畫,還是怪對方沒有邁出了解彼此的那一步?
當天夜晚,Marianne把肖像畫用蠟燭的光看了一遍,然後在肖像的胸口處點燃了她。 這一幕讓我內心觸動。那時我知道, 在接下來的時光,她真的會在Hélo?se的心裡點燃火焰,成為她的一生所愛。
第四次出現火:
大概是電影最讓人心動的一幕。在起伏的阿卡貝拉歌聲中,Marianne和Hélo?se 透過篝火的相視一笑印證了對彼此的愛慕。這時的火焰就像此時兩人內心,熾熱的光照亮了孤島的夜晚。
補充: 阿卡貝拉Accapella 是中世紀的教會音樂,而中世紀教會是極端保守的 - 同性戀會被判刑,某個層面上映射出兩人之間戀情的世俗阻力。而這首阿卡貝拉的名字叫做 fugere non possum (拉丁語)意為 ‘they come fly,' 作詞人對此的解釋,這是從尼采的一句話改編而來,原句大意是,在那些不會飛翔的人眼裡,我們飛得越高,看上去就越小。 [ It’s an adaptation of a sentence by [Friedrich] Nietzsche, who says basically, ‘The higher we soar, the smaller we appear to those who cannot fly.'] 我想,兩人確實想飛出這個孤島,遠離世俗的種種阻力,遠離不會飛行的人們,彼此相愛與陪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