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回頭看」:神啟之愛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這部影片講的是什麼?愛情,或者,關於一段愛情的回憶。
當然不止於此,題材並不能作為受到震顫的預設,雖然在看到片名和海報的時候會有對影片的預測,海邊,昏暗的色調,女人和女人之間的愛——但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故事,電影怎麼來把這個故事講好,講得動人比較緊要。
電影開場較短的畫面中,告知觀眾這是故事中主人公之一M的回憶視角。
最先出現的場景是畫室,畫師M同時兼任模特,她的幾個女學生圍坐著她——她被凝視著,但同時也注視著她的學生們,教師身份使她不僅僅是一個模特。隨著一個問句「誰把那副畫拿出來的」,一幅關於過去的畫作進入鏡頭,位置恰巧與M正對,在M的旁白下,鏡頭搖進,躍過轉過身去看畫作的兩個女學生的肩頭,進入畫面——轉場,回憶開始。
是電影常見的手法,某種「過去進行時」。
回憶的第一個畫面,海上的一艘船,木頭匣子掉入海中,M跳進海中撿回。海中隱現的小島,引路的人,爬山的過程,敲開門。
——M正在進入海上小島的一座房子。小島,老舊而精緻的建築,故事發生在某種封閉的環境之下(被隔絕開的小島),恰好作為一段細微感情的發生地。
故事發生在1760年代,倘若對法國歷史不了解,大概可以通過服裝和建築風格判斷故事本身所攜帶的「時代感」。M的身份是畫師,從M與女僕及房子女主人的談話,指出M到達此地的目的:為故事的另一主人公,二小姐H做肖像畫。
海島上,進入者與房子的主人,老舊的故事主題。但是開篇藉談話和鏡頭為H造足了神秘感,先是借兩個旁人之口道出她的古怪,因為姐姐自殺而從修道院被接回家,只願意穿修女的服裝,不曾讓上一位男畫師看到她的臉。藉對話,H的臉成了懸念——而鏡頭也將這一「揭開」的過程做得夠長,H等待M一同去海邊散步,她走在前頭,鏡頭追逐的是一襲黑色的修女服,一開始連帽子也戴起,在路程中帽子被疾風帶落,露出漂亮的金髮。海就在前方,懸崖也在前方,H的姐姐選擇的是墜海身亡,於是畫面自呈緊張感,H開始奔向懸崖,緊張感被推到極致。而後在盡頭止步,還是背影,然後,她轉過身來——在後來的觀影中其實並不覺得是一張美到驚心動魄的臉,但是H在鏡頭前的第一次露臉,懸崖前的回眸,真的動人心魄。
然後便是第一句對話,非常高光的台詞,在看完懂法語的網友小A(來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112713/)的提示後更妙了。
Hélo?se站住之後說:?a fait des années que je rêve de faire ?a.(我想這麼做已經很多年了。)
Marianne: Mourir?(一死了之?)
Hélo?se: Courir.(迎風奔跑。)
我記得在哪兒看見過法國人喜歡說人生是Nourrir, courir, mourir.(吃飯,跑步,死去)所以我猜法國觀眾聽到mourir和courir的諧音,腦子會動一下。
由於肖像的目的是促成H的婚姻,H本人對婚姻的抵觸以及前車之鑑,M必須偽裝自己的畫師身份,H的母親稱「我告訴她你是這幾天來陪她散步的人」。謊言在關係開啟之前生成,偽裝和真心,真相被刺破後的背叛感——這些幾乎成為了預設情節。以信任和真心為目的的偽裝,還能夠想起來的人物關係有《四重奏》中的小雀對卷(幾乎成了開頭幾集的懸念和緊張感來源)、韓國百合片《小姐》,偽裝即意味著信息的不對等,但倘若真的得到了信任——偽裝的那方又往往愧疚。這可能常見於女女關係當中。
而在本片中,偽裝者M的身份——畫師,要為對方做肖像畫的畫師,則使得這一關係更具張力。畫師,原該為模特作畫,但她只能在掩飾自己畫家身份的前提下去凝視H,在日常的相處中拿出她作畫時凝視模特,甚而更高的專注度,因為對方是一個不自知的模特。但這種凝視,對H來說,一開始可能便是不同尋常的。凝視和愛——並不那麼能區別開,凝視常常讓被凝視者產生被「愛」的錯覺,也可能會催生愛。在我看來,恰恰是M一開始的偽裝和凝視,使得H愛上了M,那作為凝視的發出者呢?如若對方古怪,卻又純淨,向你討要書,討要菸,讓你描述管弦樂的感受,問你是否愛過,海島上的初學者,宛若孩童般新奇,因好奇而放下驕矜,又或者因信任而不再古怪且沉默,怎麼可能不愛上對方?
她們在海邊讀書,M點燃了菸後遞給H,M在為H演奏的時候彈錯了音。
謊言的存在,使得愛和緊張難以區分。
這一階段,有句M和女僕的台詞使我心中一動。
M向女僕傾訴苦惱,也許是作為畫師,也許是作為愛的發出方,「我還沒看過她笑」。
女僕則笑著問她「你有試過逗她笑嗎?」
愛自行角力,想要便去試著得到,某種醍醐灌頂的點撥。
第一幅肖像畫完成,M對著H的媽媽稱自己滿意,但要求是向H坦誠一切,並要H成為第一位觀眾。於是,M坦白了,H自然受傷,她詰問中有句話:「我終於理解你看著我的眼神」,這近乎是偽裝者/凝視者/畫師身份疊加和戳破假象後的最極致的傷害。H自然能夠察覺到被凝視,她以為是被愛,知道被騙後將一切都歸於自己的誤讀。
兩個人一同站在M為H畫的第一幅肖像畫前,極具張力的爭執。H不滿意——這就是你眼裡的我?而M則以繪畫技巧自我辯護,爭執的高潮處,台詞要記一下:
——「我不知道你還是個藝術評論家。」
——「我也不知道你是個畫家。」
於是,M毀掉了第一幅肖像,也將先前的男畫師留下的沒有臉的未完成的畫像燒掉了,從裙角燒起來,第一個燃燒的肖像畫。
H母親沒能夠看到第一幅肖像畫,但當她決意辭退M之際,H答應做M的模特,留下了M,而H的母親則離開五天,給出作畫的期限。「畫得好不好,這次我來決定,而不是你。」她對H說。母女之間的微妙角力,雖然大部分時候呈現的是母親權力的施加,在這部影片中有幾處筆墨,但這一處與告別時對H說,像你小時候一樣和我道別的接連,對比起來相當有意味。
至此完成前半部分,而後半部分集中處理的是本片的高潮。
其一是女僕懷孕,以「你想生孩子嗎」的問句開啟(本片自然是有意的在迴避,或者說挑戰男性凝視,要的是去除掉這層之後人和人之間也許更本真的凝視和愛意。上文所說的燒掉男畫師的畫像是一個極具象徵意味的動作,有影評提到這裡不問孩子的父親也是有意的,我贊同),而後是三個人關於流產的嘗試。在海灘來回跑,採摘植物,將自己懸在半空中。高潮部分是M和H陪伴著女僕一起到達女醫生的家裡,女僕躺在的小床一旁爬著兩個嬰兒,一男一女,墮胎和新鮮的生命,最後一刻女僕的手近乎要握住旁邊的男嬰孩的小手,仍舊是極具象徵意味的。而墮胎的一幕,當晚回到房間裡之後,H要求M畫下來,她和女僕復現了那一幕——用畫筆捕捉生命的震顫體驗,畫面,某種共享。女性是能夠結成這樣的精神同盟的,尤其在對生命和美的感受層面,這是我從中讀到的。
其二是M和H的感情線。首先是「凝視」權力的消解,實則一開始的偽裝和帶來的傷害依然存在,H藉著給M當模特時讓M站在她的位置,反問她「當您注視著畫中人時我又在注視著誰呢?」,揭示出「凝視」是雙方的,一來一往的對雙方微動作的描述,完成了對一開始傷害的「消解」,也是某種單方「凝視」的解除。這一場戲張力十足,實則也成了兩人關係的轉折點。再之後的高潮戲便是篝火,篝火中的合唱,兩個人隔著人群和篝火的對視,而後H的裙角著起火來,眼神交觸的那一刻幾乎是愛的確認了,接著便是海邊的接吻,H逃走了。而當晚,M在過道的黑暗裡第一次看到了身著一襲白裙的H,神秘景象。然後便是愛的發生,親吻,撫摸,傾訴愛——美,非常美。這裡有另外一句打動我的台詞「是否所有墜入愛河的人都認為這是新奇體驗?」
其三則是影片的「隱藏文本」,出現在三人夜讀的討論當中,奧爾弗斯到陰間尋回妻子歐律狄克,卻沒能夠遵循冥王「別回頭」的要求,在最後時刻回了頭,導致妻子歐律狄克跌入懸崖。當女僕詢問為何回頭時,M和H給出了各自的回答。
M的回答是,奧爾弗斯選擇的是愛人的記憶,這時候他並非作為愛人,而是作為詩人。
H的回答是,也許是歐律狄克讓他回頭的呢。
而後,女主人即將回來,分別時刻到來,M也完成她的第二幅肖像畫。離別之前的爭吵,對彼此的指責,而後是最後的恩愛,記住對方的方式是畫像。這裡shock到我的便是,當兩人均躺在床上時,H向M討要畫像時,M將之放在了H的陰部處,留在28頁紙上的是M的臉龐,H的身體。情色,愛欲,用力地記住,某種極致。
而隱藏文本的伏筆在最終告別的時候顯現——展現肖像畫,接過酬勞,與女僕告別,與女主人告別,以截然不同的力道擁抱H,倉促地吻過她的脖頸,而後帶著木匣子步履匆匆地踏下台階,被台階上的H喊住。
——「回頭看」,H說。
於是,M成為了這段記憶的保有者,講述者,而兩次出現的走廊暗處顯現的白裙身影則是對記憶的提醒——那是告別的復現,那是回憶者M在講述快要結束時不禁反復想起的畫面。
在這段關係中,H才是做選擇的那一個人。她在得知被欺騙後,以為是自己的誤讀後,仍然爭取讓M留下來——她給了自己確定是不是誤讀的機會,給了自己品嚐愛的機會。而後對於「凝視」權力的提醒,對故事的解讀,告別時的那句話——H為自己要來了對等、極致的愛。
她選擇了為彼此留下記憶。
最後,仍舊是M視角的兩次重逢。
其一是在美術館,M父親的畫展,她以父親的名義發表了她的畫作,主題是奧爾弗斯與歐律狄克,但描繪的是兩人告別的那一瞬間——是愛人和愛人之間的告別,並不僅僅是單方面的選擇。而M也看到了H婚後的肖像畫,她的左手牽著一個精靈模樣的小孩,右手捏著的書掀起的一角,恰好是第28面。M在H的肖像畫前熱淚盈眶。
其二是在音樂廳,兩個邊角的座位,隔空,M看見了H。鏡頭追向H,她自始至終未看鏡頭——也就是M所說的,「視線未曾相交」,她們真正的告別永遠地留給了那句話和那條白裙子。
而M記住了音樂廳裡,聽著她彈錯音的那段音樂淚流滿面的H.
愛人要愛人回頭,回頭只能一次,極致的告別。
算悲劇嗎?在那個時代,她們不為人知的愛戀,雙方關係的張力似乎並未撬動什麼,M的作品仍舊要藉父親之名,H依舊要嫁為人妻。
但被保留在記憶中的那段愛,是兩個人之間本真、極致的愛。
愛如神啟,再問一遍,「是否所有墜入愛河的人都認為這是新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