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年度最好姬片,看得人春心蕩漾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
古希臘神話中,俄爾甫斯的妻子歐里狄克被毒蛇咬了之後去世了,深愛著妻子的俄爾甫斯悲痛欲絕,決意去冥府裡找回妻子。
俄爾甫斯的真誠與情誼打動了冥王與冥后,他們答應俄爾甫斯可以把妻子帶回人間,但有一個條件必須遵守:
俄爾甫斯走在前,歐里狄克走在後,在離開冥府之前,俄爾甫斯都不能回頭看妻子,也不能跟她說話,一旦違背,他將永遠失去妻子。
他們走在艱險陡峭的上坡路上,穿越死寂與黑暗,在即將離開冥府的時候,俄爾甫斯滿懷著對妻子的思念與不捨回頭望向了她,歐里狄克瞬間滑落進了深淵,兩人徹底永別。
俄爾甫斯為什麼要回頭?
《燃燒女子的畫像》裡才華洋溢的女畫家瑪麗安說俄爾甫斯回頭,也許是出於一個詩人的選擇,而不是愛人,他選擇了與妻子在那一瞬間的永恆。
而《燃燒女子的畫像》裡,這樣關於瞬間和永恆的片段還有很多。
電影講述了兩個女性之間的情與愛,18世紀的法國,女畫家瑪麗安應伯爵夫人的邀請,來到一座孤島的城堡裡給她的女兒洛伊茲畫出嫁前的肖像,洛伊茲對於母親給她安排的婚事極為不滿,所以對於畫肖像的事兒也相當的不配合。
《燃燒女子的畫像》
瑪麗安只能白天偷偷觀察洛伊茲的儀態,晚上再憑藉著回憶將其畫下來,兩人在畫與被畫的過程中對彼此的了解越來越多,也漸漸萌生了愛意,但這段愛情注定沒有結果。
這部電影對於感情的細膩刻畫很像《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兩個女人沉默而熱烈的愛著,隨著畫面上洛伊茲的面容越來越清晰生動,兩人的情感也越發濃烈,她們在那座孤島上相互依偎,在彼此生命中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記。
兩人的關係充滿了張力,她們是先從對抗開始的。
瑪麗安此行的目的是給洛伊茲畫肖像,洛伊茲的母親就是想靠著這張肖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有錢的陌生人,她的大女兒本應是這樁婚事的第一人選,但大女兒跳崖死了之後,只能由洛伊茲嫁出去了。
為了反抗母親,反抗這樁婚事,洛伊茲將來給她畫肖像的畫師都折磨的精疲力竭,甚至帶著面紗出門。直到遇見了瑪麗安,兩人從語言上的爭鋒相對到逐漸相互理解、暗生情愫,經過了大量的細節鋪墊。
洛伊茲時常會去海邊散步,她並不會游泳,卻總想著要下水。
這種總想要做些危險事的性格其實為她後來與瑪麗安相戀鋪下了預兆,有些人有些事你明知道危險卻總是忍不住靠近,因為危險的另一面是吸引。
電影為兩個人的相戀塑造了一個天然環境,孤島、城堡、無人打擾,陪在她們身邊的只有一個不諳世事的女僕,這是一個獨立於外界的女性世界。
這個環境裡幾乎沒有任何男性存在,男性存在所導致的唯一後果就是令小女僕懷孕並苦惱,兩人陪女僕墮胎的這件事其實是她們關係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在這個過程中獨屬於女性本身的力量被激發了出來。
女僕躺在床上接受老婦人的墮胎手術,身邊就躺著老婦人家裡新生的嬰兒,她一邊墮胎一邊握著小嬰兒的手,這個鏡頭看得人心酸,生命一邊流逝一邊被緊握,這種本該血腥的場景在導演的處理之下產生了詩意,詩意消解了殘酷。
後來瑪麗安受到觸動把這個場景畫了下來,它被永遠地留存住了,就像後來瑪麗安畫俄爾甫斯與妻子告別的場景一樣,生命中最永恆的瞬間就那麼幾個。
相愛是,苦難亦是。
瑪麗安與洛伊茲相愛的過程就是紀錄瞬間的過程。
瑪麗安對洛伊茲愛意最洶湧的瞬間應該是她看到對面女孩的裙角被火燃起的樣子,洛伊茲在火光的映襯下美得動人心魄,她似乎隨時都要被火光吞噬卻不自知,那種懵懂的樣子令瑪麗安忍不住吻向她。
其實記下對方神采儀態的過程就是愛上對方的過程,瑪麗安將洛伊茲的風韻呈現在畫布中,而與此同時,洛伊茲也記下了瑪麗安的習慣——
「理屈詞窮,您會頷首扶額;情難自已,您會眉稍輕挑;侷促不安,您會喘息不定」
整個繪畫的過程並不是一個單向的描繪,因為兩人的愛,這個過程變成了情感的雙向流動,女性也從被審視的過程中抽離了出來,成為了相互對望的關係。
傲慢、炙熱、坦然、直麵,一切情緒在最後都轉化成了愛意,像燃燒裙擺的火焰一樣,炙熱難擋。
兩人在分別前夕都將自己的肖像留給了對方,尤其是瑪麗安,她從愛人雙腿之間的鏡子裡看到自己,並將那一瞬間留住。
性與愛在此刻達到了平衡,兩人互為對方的繆斯,創作出了不能給他人欣賞但自己會珍藏一生的畫作。
畫永遠留在了第28頁,兩人的歡愉也永遠留在了回憶中。
最後一場戲是瑪麗安多年後在音樂會中再次見到了已成為人妻人母的洛伊茲,維瓦爾第《夏》響起,一如多年前兩人坐在鋼琴邊一樣,不論身邊有多少人存在,瑪麗安投向洛伊茲的目光一定還像當年一樣炙熱。
《燃燒女子的畫像》的好在於回味悠長,不僅故事和表演好,攝影、燈光、配樂都為這段感情增加了共鳴性,我們其實一開始就知道兩人註定會分離,但就像神話故事裡的俄爾甫斯一樣,還是會忍不住愛意和衝動地回頭,看著她們在愛意裡燃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