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當我們說女性電影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

當我們說女性電影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圖片來自豆瓣的截圖,侵刪) 隨著metoo運動在世界各國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女性電影逐漸進入大眾視野。《時時刻刻》裡女性對自身所處平庸瑣碎生活的反抗,《黑天鵝》裡女性自我意識和被壓抑的性的覺醒,《她》裡果敢堅毅智鬥強姦犯獨立女性,還有《卡羅爾》裡對同性間愛情的美好表現。當然還有很多,比如大尺度的女性成長電影《女性癮者》,青春叛逆的《德伯小姐》,還有熱播的以家庭主婦為主角的美劇《致命女人》,最後不得不提的是這兩年風頭正盛的由小說《那不勒斯四部曲》改編的電視劇《我的天才女友》。

我個人映象深刻的還有兩部,一部是短片《女主角》,另一部也是最近柏林國際電影節備受關注的《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從改編意義和時代精神來看,今年的《小婦人》也是優秀女性電影的。國內的話張艾嘉導演的《相愛相親》、姚晨主演的《送我上青雲》和《找到你》也值得一看。

刻畫純粹的女性形象和女性間的互動關係的作品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豐富而多元,《燃燒女子的畫像》(以下簡稱《肖像》)也是一部優秀的女性題材電影。電影的主要角色有且僅有四位女性,她們之間的互動構成了完整的故事,其中有許多女性困境的彰顯。

一、婚姻與愛情

首先來說愛情,《肖像》的愛情其實有兩條線,明線是兩位女主角之間的惺惺相惜一往而深,暗線則是帶有某種父權制色彩的傳統婚姻。這段感情的產生從姐姐的反抗開始。富家女愛洛伊斯的姐姐墜崖身亡,遺書裡表達了歉意,對愛洛伊斯的歉意,姐姐選擇逃避這場被安排的婚姻,而妹妹則從姐姐那裡接下了這個任務。

從母親那裡我們不難看出,1760年的法國,婚姻嫁娶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方的家庭給男方送去一幅肖像畫,若男方同意,則把未來女主人的肖像掛在屋裡,等待女主人到來。片中母親說,「當我進入這間房子,看到自己的畫像就掛在那裡,彷彿等待我很久了。」於是母親的一生也就固定在這個富有卻荒蕪的小島上,因此讓女兒出嫁成了母親離開小島的唯一方式,也是她能夠重新回到故鄉的方式,拜託為人婦的方式。

愛洛伊斯則很害怕,除了知道自己會嫁給米蘭富商,她對未來一無所知,再加上姐姐的離世,她的恐懼日深,於是拒絕畫像,藉此來逃避命運。

傳統的壓迫還體現在女僕的身上,她懷孕了,卻不想生下孩子,自然從頭到尾沒有明確出現她的情人,也暗示了女僕無法通過正常的婚姻來獲得人生圓滿,於是她使用各種方式來使自己流產,其中去「女巫」家的一幕堪稱神來之筆,一邊是一個女性在通過某種手段讓未出生的孩子離開,而另一邊兩個孩子躺在她身旁,純潔而美好,生命的循環和虛無在一瞬間被展現出來。

墮胎的女僕和純潔的孩子

愛洛伊斯最終還是走入了傳統婚姻,從展覽館中的畫像可以看到她已為人母,獲得了傳統意義的幸福,歸順了婚姻。

那麼她的愛情是什麼呢?俄狄浦斯神話完整地隱喻了這整個故事:俄狄浦斯的妻子離世,他追到冥界,苦苦哀求,地府之神被他的誠懇感動,決定給他的妻子一個機會,他們可以一起離開,但前提是在到達生之世界之前,俄狄浦斯不能回頭。最後時刻,俄狄浦斯還是忍不住思念而回頭,妻子落入永恆的深淵。

愛洛伊斯對故事的解讀是,或許是妻子叫他回頭的。從妻子的角度出發,她更愛丈夫,甚至不惜犧牲自己來換丈夫回頭。而她的愛人,那個才華橫溢的畫家瑪麗安,卻站在俄狄浦斯的視角,認為俄狄浦斯選擇了永恆的記憶,因為他是詩人,不需要長久的陪伴,卻要情感的寄託。

兩個人的愛情關係也就由此展開。這個故事和傳統的愛情故事沒有特別多區別,一個外來的有才華又願意傾聽的情人闖入涉世未深的少女的世界,給她帶來更多新鮮美好的生命力,細緻而認真地欣賞她的美,給她的生命帶來歡樂。於是兩人在與世隔絕的小島上互生情愫,惺惺相惜。但若我們將瑪麗安帶入一個男性形象是否能成立呢,答案或許是否定的,因為在那個時代,男性不可能如此進入女性的生活,也打不成對女性困境的真正理解。瑪麗安吸引愛洛伊斯的,不只是才華和新鮮,更源於女性之間的相互理解。

這也是我們能在女性電影中看到的,最寶貴的互動,那種作為女性間的感同身受,

二、作為客體的女性

在《觀看之道》裡提到女性所為藝術領域被觀察的客體所存在,在這部片子裡也有很好的提現。畫畫本身就是一種對客體的呈現,肖像本身是提供給未來丈夫的視角,帶著來自男性的凝視。

瑪麗安最開始也是這樣觀察愛洛伊斯的。她因為前一個男畫家沒有見過她的臉而被調動起好奇心,以觀察客體的角度去看愛洛伊斯,看她在陽光下迎風奔跑的金色頭髮,在海灘上細膩白淨散發光芒的手臂,在樓梯間由於光線折射所展示出的輪廓線條和顏色。她捕捉每一個細小的片段,將各種美麗的瞬間拼湊成了第一幅肖像。

她期待愛洛伊斯本人是最先看到畫的人,愛洛伊斯卻很不滿意,指責畫裡沒有生氣。為什麼呢?瑪麗安這時並不了解愛洛伊斯,她把她當做被凝視的對象,所有的觀察都帶著目的,就像歷史上男性對女性的構建,只留下她美好閃閃發光的部分,至於其它的,她是誰,她的本質,一切都被凝視的目光所遮蓋了。

作為被觀察者的愛洛伊斯

主客體的轉化在兩個人互相表明心意之後,瑪麗安還是觀察者,並表達她對愛洛伊斯的了解,而愛洛伊斯好不示弱,將她拉到被畫的人的位置,告知她自己的觀察,於是,她們之間不再是主體對客體的凝視.,而轉變為一種兩個主體間的互動關係,才開始有更為平等親密的愛情。

作為觀察者的愛洛伊斯

還有愛洛伊斯要求畫下女孩流產的一幕和留下瑪麗安的畫像,這都是觀察視角的轉變,都是主體意識的覺醒。大多數女性電影都聚焦在打破波伏娃所說的「第二性」困境,聚焦於女性自身作為主體的覺醒。

三、在男人之外的女人

愛洛伊斯問瑪麗安是否會畫裸體,瑪麗安說這是男畫家的圈套,因為女性只能畫女性,男性就掌握了一些固定題材,可以將女性排除在外。無疑,這個1760年的女性職業困境到今日依然存在,瑪麗安明明富有才華,卻不得不接受社會的安排,在另外的領域尋求安身立命的場所。

與男人之外的女人相對的,是這個小島上幾乎都是女性,她們繡花,在篝火邊唱歌,處理日常生活,幫助女性消化困境,在這個島上,似乎除了為父權代言的母親,其它角色相互之間都能夠達成理解,女性馬上能了解女性的困境,不對其做道德判斷,而是幫助她解決眼下的困境。類似的場景在《從不》和《那不勒斯》裡也有體現。

另一個有關男人之外的女性的提現是瑪麗安將自己帶入俄狄浦斯作為詩人的時刻,似乎男性才有能力去思考,去延續永恆,而女性只能是構建永恆的美好回憶。瑪麗安通過這樣的選擇,將愛洛伊斯送往現實,而自己則通過那幅燃燒女子的畫像,保留了作為藝術的永恆。瑪麗安通過這種選擇使用了男性構建意義的方式,是成功躋身男性之間,還是開創女性的主體,就由觀眾自行去判斷了,畢竟女性獲得獨立的路徑本身就負雜而曲折。

作為瑪麗安靈感來源的愛洛伊斯

總體來說,這部片子非常美,運鏡構圖取景選角都沒得說,也反應了女性電影中一些共同的關注點:關注女性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女性之間細膩真實的互動,不帶評判的聚焦女性的困境,還有對既有父權制的深刻反思。當然,片子中也有對女性慾望的展示和探索,這與同性間的愛情本身不可分割,不過由於本身不算多,不具體展開了。

美好的同性之愛

期待銀幕上有越來越多豐富美好的女性形象,共同編織一張屬於女性電影多元的意義之網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