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燃燒女子的畫像:我對愛情的最終幻想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

它給你的想念不是宏大的盪氣迴腸之感,而是像明明是發源於雪山之巔的涓涓細流,卻能在經歷不斷聚合之後,成猛虎之勢一擊衝塌人們苦心營造的堤壩。很久沒有一部片子能讓我看完後一直在回味一直在想念它,而《燃燒女子的畫像》甚至讓我在短短半個月內又回看了快十遍。每一次回看都能品味到更多的細節——幾乎每一幀都飽含著情感,更讓我覺得這部電影的主創們是多麼的才華橫溢。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畫家與小姐相愛,但卻不能相守,最終只能將愛放於心底、融於畫裡的愛情故事。它是兩個女性之間的愛情,有些人對於女同戀情無法接受而選擇不去觀影,其實是莫大的損失。這份愛情其實無論放在兩個女性之間還是一男一女抑或是兩個男性之間都是可以成立的。通過女性來表達這個故事能夠有更細膩的情感流動,更婉轉的慾望表達。若選用一男一女,故事可能會流於狗血;若選用兩個男性,故事則可能有些粗礪。


關於凝視

兩人之間的凝視是貫穿這份情感流動的全程的線索,也是凝視讓視角在主客體之中轉換。它見證了愛火如何產生,如何發展,又歸於何種結局。而每一次凝視都如此準確,值得反復品味。

瑪麗安為了能畫出埃洛伊斯的肖像,在海邊開始偷偷觀察埃洛伊斯,這是凝視的開始,充滿了小心翼翼。在回去後的樓梯上,埃洛伊斯走在前面,瑪麗安跟在後面盯著上行的埃洛伊斯,陽光照在埃洛伊斯的臉上。瑪麗安開始用繪畫的技巧描述埃洛伊斯,卻在最後說埃洛伊斯「使人移不開視線」,這分明是帶著自己情感的描述。等到了樓上,埃洛伊斯回過頭來時,鏡頭轉到瑪麗安身上,她的雙眼講述了她的陷入。在這一刻的凝視中,我想瑪麗安已經愛上了埃洛伊斯。相較於瑪麗安的克制,埃洛伊斯的凝視開始地則更為直接與熱烈。埃洛伊斯我認為也在第一次見面之後就對瑪麗安頗有好感。在瑪麗安房間借書的時候,埃洛伊斯就一直盯著瑪麗安,大約借書也是她一個創造共同話題和再次見面機會的小心機。

再後來的凝視,演變成了兩個人的互動。瑪麗安向埃洛伊斯講述喜歡的樂曲時,手在鋼琴上彈奏,眼睛卻一刻不停地在看埃洛伊斯觀察她是否感興趣。而埃洛伊斯在瑪麗安忘了怎麼彈慌亂地按鍵時,不僅眼神捨不得離開瑪麗安,嘴角也止不住地上揚。這大概就是,凝視喜歡的人的狀態,所有的暗自歡喜都被身體悄悄出賣。

埃洛伊斯的凝視

瑪麗安也有這種狀態的凝視,在埃洛伊斯疲憊地在床上睡著時。瑪麗安拿出畫板,凝望著埃洛伊斯,想偷偷畫下埃洛伊斯的睡姿,卻被埃洛伊斯發現。埃洛伊斯回望向瑪麗安,露出笑容,瑪麗安也報以喜悅的笑容。

瑪麗安的微笑

這是片中第一次有意義的相互凝視,預示著兩人的關係從曖昧與試探即將走向明朗

接下來的凝視,是埃洛伊斯坐在了瑪麗安的對面,主動成為瑪麗安的模特之時,她們互相凝視著對方,並在交談中透露自己的心跡。

凝視的最高點,在篝火晚會上,瑪麗安和埃洛伊斯在阿卡貝拉聲中對視,這對視是無聲的告白——戀情已然明朗。但是盛極而衰總是至理名言,在最高點過後一定走的是下坡路。

篝火晚會上的無聲告白

下坡路的中點,是要交付的肖像完成之後,她們一起躺在床上的時候。埃洛伊斯要求瑪麗安在書的第28頁畫上自己的畫像以作留念,瑪麗安由此看著鏡中自己,埃洛伊斯則看著在作畫的自己。這時的凝視,總帶著股無力與無奈。

谷底無疑是最後在劇場,瑪麗安看著已為人婦的埃洛伊斯在自己曾為她彈奏過的曲子聲中哭泣。這是這段戀情真正的休止符,這段戀情不會再有回響,對愛人的凝視不會再有正大光明的回望,但也在暗示我們,這段戀情沒有逝去,它永遠活在相愛的人心中。

在最後一次凝視之前,其實還有一次瑪麗安穿過人海,走向埃洛伊斯的畫像。畫中的埃洛伊斯已經誕下了女兒,卻仍然帶著翻到第28頁的書。瑪麗安在看到後會心一笑——這是兩人專屬的秘密,也是埃洛伊斯在提醒瑪麗安自己從未忘記她。再回想起埃洛伊斯曾經說過的話,無異於殺人誅心,簡直就是在糖裡面狂塞玻璃......


關於畫作

片中,一共提及了七幅由瑪麗安畫成的作品,分別是燃燒女子的畫像圖、三幅為埃洛伊斯所作的肖像圖、使女墮胎圖、畫在第28頁的自畫像以及俄耳甫斯神話圖。

其中兩幅埃洛伊斯肖像圖是故事的啟由,是戀情的紅線。第一幅完成後被埃洛伊斯給予「不鮮活」的極低評價,畫家的專業技能被質疑惱羞成怒,毀掉了自己的作品。雖然埃洛伊斯的評價確為事實,但由她之口說出未免有些詭計之嫌——可以再多留瑪麗安一會兒。事實上,她也在明知畫作完成自己就必須嫁人的壓力之下,要求母親留下瑪麗安重新為自己做畫(詭計得逞)。第二幅畫有了埃洛伊斯的主動參與,最後的成果確實比第一幅大有提升。

第一次畫

這二幅畫讓電影背上了更為濃重的悲傷,她們不想但必須要完成這幅會讓她們分離的畫。同時,這二幅畫也賦予影片更現實的意義——平等。影片一直在試圖打破「繆斯」這個概念,第一幅畫的失敗原因之一也許就是「繆斯」在作怪:埃洛伊斯只是單方面作為一個被瑪麗安描繪的對象,沒有任何能動性。而在瑪麗安跟埃洛伊斯處於平等的地位時的第二幅畫就鮮活的多,是她們共同創造了這幅畫。「繆斯」在藝術創造的過程中是帶著創造力走來的,而不是簡單的工具人需要靠別人的發現。

第二次畫

其他幾幅作品也是同樣的道理,便不再贅述。


關於情話

埃洛伊斯的情話,在兩人略微熟悉之後就開始狂轟濫炸(輸出能力屬實厲害)。

「我在獨自一人時,體會到您所說的自由,但同時,它也提醒著您的缺席。」
「並不是世間一切都那麼短暫,譬如一往情深,發自肺腑。」

每一句情話,都如針尖麥芒,看似微不足道,卻能準確紮入瑪麗安的心,造成極大的震盪。

埃洛伊斯的輸出

對比埃洛伊斯的暴露,瑪麗安又是隱約含蓄得多:一是在埃洛伊斯問瑪麗安是否知曉愛人的滋味時,瑪麗安回答是的並且沒有用過去時。二是在埃洛伊斯問瑪麗安平時會對模特說些什麼來緩解氣氛時,瑪麗安說

「您今日如沐春風,
您今日優雅端莊,
您風姿綽約,
您美不勝收。」

看看這個笑容明擺著就是告訴埃洛伊斯「寶貝我是在誇你」好嗎!最後一定還要加上一句「這就是我對她們說的」。

導演在採訪中說,情話是讚賞、辯論、評價、分析,是怎樣一起思考,怎樣受觸動。

我認為這番情話的見解堪稱鞭辟入裡,在影片中更是表現為我最喜歡的情話片段,同時這也是唯一有交互的情話所以單獨拿出來:

當您心神不定便會雙手緊握
當您倍感尷尬便會咬緊下唇
當您心存芥蒂便會目不轉睛
當您注視畫中人 我又注視誰呢
當您理屈詞窮 便會頷首扶額
當您情難自已 便會眉梢輕挑
當您局促不安 便會氣喘連連

對愛人的觀察,如此細緻入微,在對方毫不知情的時刻。對愛人的愛刻入骨裡,磨其不滅。


關於埃洛伊斯的憤怒

埃洛伊斯說她因為憤怒而無法露出微笑,瑪麗安以為是自己的欺騙讓埃洛伊斯憤怒,後來,瑪麗安又以為是自己沒有帶埃洛伊斯走的勇氣而使埃洛伊斯憤怒。我覺得埃洛伊斯從來沒有因瑪麗安而生氣,畢竟她後悔浪費了本就短暫的時間,而應該更早表露愛意,又怎麼會浪費時間來生瑪麗安的氣呢?

所以我想,埃洛伊斯憤怒的從來都是她沒有選擇的權利。她對未來的丈夫毫無瞭解,甚至她知道的居然和與她丈夫毫無關係的人一樣多,這是多麼的荒唐與可笑?她開始時憤怒自己的困境,之後又憤怒自己無法與愛人繼續廝守。


關於性

電影裸露的場景比較少,性愛場景更是由腋窩來指向性代替了生殖器。畫面肯定是會讓人浮想聯翩的,但竟然比直接表現更多了一份色氣與情慾。她們在床上玩篝火晚會上買來的葉子,配上「會讓你飛起來」的曖昧句子,變色的瞳孔,都比空洞的運動更讓人臉紅。這可能就是女性視角下的細膩。


關於配樂

這部電影唯一的配樂在影片的最後,是維瓦爾第的《四季·夏》,也是瑪麗安起初試圖為埃洛伊斯演奏的那首曲子。起初我並沒有發現這部片子毫無配樂,卻仍能跟隨劇情進展而體驗到情感的起伏,可見劇本的結構之精巧,演員的演技之精湛。甚至,對交響樂毫無瞭解,在音樂課上交響樂聲中羞恥地睡著了的我,竟也能一遍遍重聽並體會到《四季》的動聽,它的「不快樂,但有生機」,不可謂不神奇。


這場戀愛,不過為期十二天,但它的濃烈程度卻每天成幾何倍增長,瘋狂的暗流湧動,壓抑濃縮成最後的夏日霹靂,正是瑪麗安沒有彈奏出的「電閃雷鳴」。作為觀眾,我希望我看的每一段愛情都能有完美結局,但現實的枷鎖通常給予它們打擊。她們誰也沒有勇氣講出那句「帶我走」或「我帶你走」,她們顯然是現實的,她們都知道所謂勇氣不過是一時頭昏腦熱,結局在十八世紀毫無疑問會是被愛判處死刑,但這也是時代的意義。所以在我們看來的bad ending或許在那個時代倒可算是happy ending。

這部電影是導演現實中寫給前女友也即埃洛伊斯的飾演者阿黛拉的一封情書,埃洛伊斯也是以其為原型所作,所以比很多電影的情感來得更真實。

我應該承認,之所以它給我帶來如此深刻的印象,是因為它給我幻想的愛情帶來了實際的標本。能有一段如此深刻永遠銘記的感情,能如此純粹地愛一個人和被一個人愛大抵是被幸運女神眷顧過的——我對我的運氣抱有悲觀態度,但它的出現,給我以希望。

導演與阿黛拉十二年的感情最終還是結束,但她們的深情仍存於對方身上,寄託於這部i電影之上。

也許真的,愛永存心底就已足夠,不是所有的感情都必須長廂廝守。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