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來談談影片中的畫的隱喻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

電影的哲學結構核心無疑是希臘神話厄爾菲斯的隱喻,厄爾菲斯將妻子從冥王手中帶回人間,但被要求在回人間的路上不能回頭看妻子,否則妻子將不得復生,一路上他都恪守著,卻在人間的最後一步回頭了。這個核心結構對畫家和小姐的感情線暗合,此為一處隱喻。兩人感情的發展和神話的脈絡固然不同,卻在情緒上粗糙地契合著。

畫家第一幅肖像失敗了,畫中的艾洛伊茲端莊大方,彰顯著肖像畫的目的指向—送給她未來的丈夫,在截止到這幅畫完成時,電影都似乎在以畫家的視角敘述,觀眾也不可避免地代入,站在觀察者的角度,悲嘆著艾洛伊茲的不幸,封建束縛,禮教約束。這樣的觀察視角帶來的產物(沒錯就是那幅畫)也許滿足在當時的世俗意義下的功能,但斷不能稱之為藝術!

艾洛伊茲回擊了畫家,於是她毀了第一幅畫。

在講第二幅畫的隱喻之前,想要先談論電影中出現的第一幅畫,《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畫的主體,lady on fire,畫中的畫面出現在畫家和小姐一同參與的篝火派對上,畫家和艾洛伊茲隔火相望,愛情在熊熊燃燒,命運也在接受炙烤,淒絕卻光明的畫面。火引燃了艾洛伊茲的裙襬,她並不慌張,畫家也是,就這樣燃燒著。人們最後衝上去撲滅了她裙襬上的火苗,命運和愛情仍在燃燒。

在畫第二幅肖像的過程中,視角變了,畫家在注視畫中人的時候,也在接受畫中人的注視,畫家不再是觀察者,在主客體身份發生變化,愛情萌芽後,畫家更是一個親歷者感受者。第二幅作品凝聚著兩個人的高度共情,和更深沉感性的抒發。

但第二幅畫不是純粹的一幅藝術作品,它有著它現實的作用和目的,這幅畫完成之時,即二人分別之時,畫總會畫完,艾洛伊茲問畫家什麼時候知道畫完了,畫家答,在某一個瞬間,我們就該停止了。

二人的結局是那麼的不可抵抗,於是二人的愛情就顯得愈加絕望,畫家毀了第一幅畫,為了她自己,她想要毀掉第二幅畫,為了她和艾洛伊茲,但是她做不到,她想要艾洛伊茲反抗,卻又不敢開口,在龐大的社會禮教的壓迫下(艾洛伊茲的母親顯然是其中一員,而諷刺的是她從被擺佈的人變成了擺佈女兒的人),她做不到。

在講下一幅畫前,值得一提的是,畫家兩次上樓時看到的艾洛伊茲身著白色衣裙的幻象,又泯滅消失,在分別的早上,畫家飛速地走下漆黑走廊打開門,艾洛伊茲說,「Turn around.」旋即,畫家轉身看了她最後一眼,艾洛伊茲身穿白裙的形象和幻象重合,大門關閉,白色身影消失在黑暗中。和神話中俄耳甫斯回頭一樣,這是一場告別的儀式,她回頭前,就做好了選擇,不是愛人的選擇,而是詩人的選擇。

多年後的畫展上展出了畫家畫的厄爾菲斯和妻子道別的畫作,畫家的藍色斗篷和畫中的俄耳甫斯的藍色衣服呼應著,俄耳甫斯正在墜落的妻子是一身純白的衣裙,正如分別時分的艾洛伊茲。多年後,這段愛情也依舊在畫家的心裡,流淌在畫布上。這幅畫也是電影哲學結構的實體化,暗示意味不言而喻。

畫展上的另一幅畫,是艾洛伊茲的畫像,畫中的少婦手裡拿著一本書,翻開的一角是第28頁,那一頁是畫家送她的自畫像。這份愛情從來未曾但卻,在畫展上以這樣的方式,又巧妙地相遇了。畫家看著畫中的艾洛伊茲,正如畫中人也看著她。

但這並不是最後的一幅畫。電影的最後,畫家最後一次見到艾洛伊茲,在劇院閣樓的二層,但這一次,視線不曾相交,只有畫家凝視著艾洛伊茲,最後一次畫你,只不過不是用筆。鏡頭中的艾洛伊茲,即畫家眼中的艾洛伊茲情緒逐漸崩潰,伴隨著一段弦樂,暴雨來襲,百蟲齊鳴,直至鼎沸,然後傾盆,電閃雷鳴,和多年前畫家為艾洛伊茲彈奏的,是同一首。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