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念你千遍,只願不見——愛是克制與成全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剛剛看完。凜凜寒冬,室內開著空調,溫暖如春。維瓦爾第《四季》之《夏》的第二樂章響起,我卻開始發抖,影片結束後,我還在顫抖,本來因為有點熱我敞開了外套,現在我裹緊外套閉上眼睛,想起艾洛伊茲最後一幕的克制和隱忍,我想替她哭出來,嚎啕大哭。
整部影片是油畫般質感,色調非常完美。全片僅兩處有音樂(除了片尾曲,其實也是片中音樂),這兩處音樂對情緒的渲染有著排山倒海般的作用,其餘都是自然聲:腳踩在地板上的聲音,拖動木箱子的聲音,大海的波濤聲,走路時衣物間的摩擦聲,畫筆在畫板上勾勒的聲音,壁爐裡木頭的燃燒和爆裂聲……這些質樸的聲音和圖像共同架構了一個非常真實的故事背景,容易讓觀眾產生代入感,與劇中人一起感受著凝視與被凝視。
本片中的俄耳浦斯和歐律狄刻的故事具有重要寓意——他對妻子歐律狄刻情深愛重,不惜身入冥府,去復活因腳被毒蛇咬了一口中毒而亡的妻子。冥王答應了他復活妻子的請求,條件是在步出冥府之前,不能回頭看她,也不能讓她知道原因。一路上,歐律狄刻因為腳上的傷口疼痛不斷地呻吟,但她不知丈夫對自己冷遇的內情,見他一直不回頭而有所怨懟。在即將離開冥府的時候,俄耳浦斯終於沒抵禦住自己對妻子的牽掛而回頭看了她,歐律狄刻就此又墮入冥府,再也沒有復活。這個故事在影片中是艾洛伊茲手捧瑪麗安借給自己的那本書口述的,三個人(包括小女僕)還對俄耳浦斯為何回頭產生了討論。艾洛伊茲認為俄耳浦斯回頭的理由很簡單,因為he was madly in love,he can’t resist.瑪麗安則認為俄耳浦斯是主動做出了詩人的選擇——He chose to remember,最後艾洛伊茲唸完了故事的結局,若有所思地說:「也許她(指歐律狄刻)就是那個說‘turn around’的人」,二人相視一笑。
這一情節為最後二人的訣別方式埋下了伏筆。最後離別的時刻,她們按照之前對這一神話故事的理解做出了相應的舉動:身穿婚紗的艾洛伊茲就是那個說了「turn around」的人(歐律狄刻),聽聞這一聲呼喚的瑪麗安猶豫了片刻,回了頭看了她,雙目凝淚,接著大門重重關閉,二人此生不復相見——此後二人在現實世界中從未有視線上的交匯。艾洛伊茲之所以呼喚瑪麗安回頭,就是為了迫使併成全瑪麗安做出詩人(俄耳浦斯)的選擇:此生也許無法重逢,那就讓對方remember,這也恰好呼應了離別前夜二人對話的主題:Don’t regret,remember.
數年後,已為人妻為人母的艾洛伊茲,仍然沒有釋懷這段感情,相反,為了避免像神話故事那樣的遺憾,為了在心中給這段愛情一個圓滿,她心中暗湧萬千,卻堅持愛人的選擇:絕不回頭——坐在觀眾席的她,其實早就感受到了瑪麗安的注視,但並沒有回望,在磅礴的樂聲中,她苦苦克制,淚如雨下。
我的解讀是這樣的:感覺到了昔日戀人的凝視,她先是驚喜、激動,從微微上揚的嘴角和起伏的胸膛(暗示著呼吸的紊亂)可以看出來。她本能地想回應對方,但由於那個神話故事的結局在內心已根深蒂固,所以她果決地抿了抿嘴角,克制住了這個念頭。然心中所愛正凝望著自己,日日夜夜的相思與渴望,回看便是極大的慰藉——私心與執念相糾葛,矛盾萬分的艾洛伊茲閉上眼睛,苦苦掙扎:想起俄耳浦斯因為回頭而和愛妻永不復相見的悲劇,她堅定了不回看的信念,決然地睜開眼——卻努力克制著自己,絲毫不改視線。隨著樂曲逐漸激昂,往事的一幕幕湧上心頭,瑪利安的目光如火般炙烤著她,她的忍耐越來越艱辛,眼眶已經由之前的微紅到漸漸蓄滿淚水,胸膛的起伏越來越大,雖有樂曲掩蓋,觀眾仍然能感受到她急促失控的呼吸和不斷膨脹的情緒,她開始轉為無聲地抽泣,數次咬緊的唇角和喉頭艱深的吞嚥動作暗示著她身心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最後,想到自己用這樣的方式避免了俄耳浦斯和歐律狄刻的悲劇,他們的缺憾不會在瑪麗安和自己身上重演,她用這近乎偏執的方式捍衛了這段愛戀,因此這樣的痛苦忍耐是值得的,她不後悔,於是情不自禁地破泣為笑,淚水奪眶而出,嘴角由上揚轉為剛毅——這悲欣交集的一幕,已經讓我淪陷了很久很久仍未走出。
(這一幕拍攝的難度很大,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導演說這一幕場景共拍了三次,選取的是第三個。拍攝的時候自己並沒有在旁邊,重擔全都落在阿黛拉肩上。但是她將這一幕完美地演繹了出來,情感變化豐富且層次鮮明。難怪她年紀輕輕就6度提名法國凱撒電影獎,並且2度獲獎:分別為最佳女配和女主。她的作品也數次入圍戛納電影節,是真正的實力派。)
有人說最後一幕她是想起了當年畫家給她彈奏的那首不成調的曲子,我認為如果只是單純想起昔日的美好,她的表情應該是悵然有所失的,情緒波動不會這麼大這麼複雜。
那麼瑪利安既然也知道這個神話故事的結局,她當年為什麼選擇回頭呢?這裡不妨回顧一下她們最後告別的情景:艾洛伊茲喚她「Turn around」,這是拿歐律狄刻自比,自然意味著瑪利安就是俄耳普斯,上文已說艾洛伊茲這樣做是為了成全瑪利安的「remember 」。如果說多年前,瑪利安猶豫後選擇回頭,是因為她理解了愛人的成全,並成全了愛人的成全;那麼如今,瑪利安凝視著艱辛忍耐絕不回頭的艾洛伊茲,她一定也理解了愛人的執念,並成全了愛人的執念——這段愛戀因為彼此的克制與成全而有了厚重的分量和神性的光輝。
設想一下:她們如果想要見面,這次的演奏會不就是機會麼?限於當時的社會輿論,也許她們自己都害怕這種不加克制的情感一旦爆發會給雙方帶來怎樣毀滅性的後果,所以二人都心照不宣地選擇不相見:一個用眼睛捕捉到了,但不道破;一個用心靈感覺到了,但不回應。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不是遺忘,而是不見)於江湖,這段秘密的愛戀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延續並永生。從全片角度來看,她的這種不回看也恰好契合了三人圍爐夜讀的那個神話故事,形成了互文,電影的藝術價值也得到了完整地體現。
愛一個人,即使隔著歲月和山海,也不必刻意釋懷。她用自己的幾乎偏執的方式,讓對方紮根於自己的靈魂與血肉,直至生命的盡頭,直至永恆。
我不是少數者群體中的一員,我僅僅因為受到其中一位的另眼相待,雖不能給予回應和承諾,但我從此開始了解並一直關注這一群體和相關影片。
此外,這部電影對身為直女的我來說,都很慾:窺探,打量,凝視,躲閃,克制,喘息,深吻……呼之欲出的暗流湧動,也在撩撥著觀眾。
1.身為包辦婚姻的受害者,艾洛伊茲的眉眼中總是透露著一種抗拒和不忿。Heloise was written with Adèle in mind,這個角色是席安瑪為她量身定做的。艾洛伊茲生活的地點除了教會學校便是這座孤島,幾乎與世隔絕,瑪利安來自她既嚮往又害怕的外部世界,是(名義上的)她的女伴,她對瑪利安是帶有一絲好奇和戒備心理的,可後來在鋼琴邊的她,第一次聽到除了學校裡的風琴演奏以外的音樂,經由瑪麗安的雙手彈出,艾洛伊茲驚訝,欣喜,一直保持著戒備與疏離的她第一次由衷地綻放出溫柔的微笑,她不住地打量著這個帶給自己驚喜的人,視線一會停留在對方的手上,一會停留在對方的臉上,帶著驚喜與認可——這一幕讓我徹底被阿黛拉圈粉。
2 In solitude,I felt the freedom you spoke of.But I also felt your absence.——這是艾洛伊茲獨自散步回來後,對瑪麗安所說的自己的感受。這是她第一次向瑪麗安傾訴自己對她的好感:你說的自由我感覺到了,但也覺得少了你——習慣了你的陪伴,心裡常唸著著你,想與你共享這份難得的自由,才會覺得少了你呀!艾洛伊茲說這句話的時候,下巴微微抬起,她的言語擲地有聲,她在等著看瑪麗安的反應,瑪麗安未做任何回應,她看著艾洛伊茲,沉吟片刻,眼神慌亂中扭頭離開。這一場景,觀眾可以明顯感覺到空氣中的一絲曖昧。
3.瑪麗安為了完成任務,起初一直暗中觀察艾洛伊茲,並偷偷畫下她。二人第一次在海邊散步,後者還因為前者的偷偷注視而回敬以憤怒的目光。在完成了一幅自己滿意的作品後,覺得自己即將離開時,瑪麗安決定向艾洛伊茲透露自己的身份——出於欺騙後的負罪感,出於不忍,二者兼而有之。結果那幅畫因為艾洛伊茲一針見血的評價,被瑪麗安憤怒之下親手毀掉。面對母親針對瑪麗安的質問,艾洛伊茲提出自己充當她的模特,這才化解了矛盾,這為以後的二人感情昇華創造了條件。某個深夜,瑪麗安在艾洛伊茲睡著後偷偷畫她,艾洛伊茲醒來後,瑪麗安並沒有起初那種偷窺被發現的慌亂與侷促,相反,她坦然地看著艾洛伊茲,二人會心相視一笑,這一幕她們感情已經有了昇華,類似於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沒誰去挑破。
4.篝火旁。二人在吟唱開始之前都分別給了鏡頭——瑪麗安看了一眼艾洛伊茲,艾洛伊茲將披風脫掉。瑪麗安的目光一直追隨著她,直到小女僕過來和她交談。旋律一開始是節奏明快的吟誦,如跳動的火焰,如急雨,如私語。她們好奇地探尋著周遭的一切。在歌聲與火光中,瑪麗安忽而回頭看向艾洛伊茲,綻放一笑,艾洛伊茲也給予回望,同樣笑靨如花——這是她們的目光第一次不加掩飾地大膽相接,彼此心跡明了,一切的情意都在這凝視與淺笑裡——吟唱漸趨高亢,轉為悠遠的和聲——二人仍耽溺於長久地凝視,瑪麗安漸漸斂去笑容,嘴唇緊閉後微張,胸口起伏不斷——艾洛伊茲曾對她說過:If you are troubled ,you breathe through your mouth.此刻瑪麗安的眼神明顯由情而生欲,她對此雖感到困惑卻沉浸其中不想逃離;那邊廂的艾洛伊茲,一邊踱步,一邊凝視著瑪麗安,視線不偏不倚。裙擺著火的那一刻,她也只是低頭瞥了一眼,並無絲毫慌亂與痛苦,抬頭繼續凝望著瑪麗安——瑪麗安也看到了著火這一幕,也繼續凝望著艾洛伊茲,此刻的吟唱聲也恰好到處地停止,除卻微弱的火苗竄跳聲,萬籟俱寂,整個世界彷彿只剩她倆,這一霎那在時間上不過轉瞬,在意義上卻是永恆的——究竟要多投入,才能做到烈火焚身都毫不在意?這一刻,二人沉溺在對方的凝視和自己的思緒裡,她們完全屬於彼此,無法逃脫。而後樂聲繼續響起,她們才從神思中抽離,做出了常人的反應——一個倒地,一個撲過去幫忙救火,伸手一拉間,鏡頭切換,由茫茫暗夜,進入了下一個天明。
5.二人從海邊的高地相互扶持著走下,若即若離的肌膚相親間,心中瀰漫的欲望已無處安放。艾洛伊茲從瑪麗安手中抽離自己的手,獨自走到一個岩洞裡——此時的她情難自已,她想做出更能平息自己情慾的舉動,所以擇地而待,瑪麗安在原地沉吟了一下,毅然前往。岩洞會面時二人深深凝望,伴隨著越來越急的喘息——張力已經達到極限,如同緊繃的弦,一觸即斷。她們不約而同地靠近,艾洛伊茲扯下紗巾露出雙唇,瑪麗安照做,深吸一口近在眼前的對方的氣息,迫不及待地深吻。那貪婪又克制的一吻,是她們稍稍放縱一瞬的慾望,二人第一次有了身體上的親密接觸。細心的人會發現,影片中幾處接吻,唇口間都有透明的絲——只有被欲望炙烤得乾燥的口舌緊密接觸後分開才會這樣。深吻後,艾洛伊茲理智戰勝了情慾,迅速從中抽離,她看了瑪麗安一眼,低頭落荒而逃,瑪利安在原地,略顯迷茫。
6.初吻當晚,瑪利安秉燭去找艾洛伊茲,艾洛伊茲身披白色婚紗的幻象第一次出現——自己幾天後即將離開,而艾洛伊茲也很快要披上婚紗,成為人妻,這是橫亙在二人之間的巨大難題——只有愛上了一個人,才會擔心失去她,甚至愛一個人,就是失去她的開始,禁忌之戀尤其如此。瑪利安明知結局,仍毅然前往,因為哪怕只有剎那相交也足慰平生。艾洛伊茲站在壁爐邊等待瑪麗安,二人相擁。艾洛伊茲說著自己的害怕,用手指愛撫著瑪麗安的臉,囈語般呢喃:
Do all lovers feel they are inventing something? I know the gestures. I imagined it all,waiting for you.
瑪利安:You dreamt of me?
艾洛伊茲:No, I thought of you.
艾洛伊茲向瑪麗安表示好感的台詞有好幾處——第一次她含蓄地表示:In solitude ,I felt the freedom you spoke of.But I also felt your absence.而這一次最大膽最直白:我不是在睡夢中等待你的降臨,而是在清醒時主動把你想起,我愛你的靈魂,我也愛你的肉體,我想象自己和你像情人一樣用各種方式,把愛和欲交融到極致。
7.鏡頭直接切換到次日清晨,我起初有點驚訝,不能免俗地想:如此極端熾烈的情感,沒有肢體的抵死交纏和意滿後的呻吟吶喊,該怎麼釋放呢!不過清晨,艾洛伊茲醒來,聽到瑪麗安回答女僕的聲音,她扭頭看向瑪麗安,凝視一瞬後突然綻放甜甜一笑——眉目含春地看著瑪麗安,臉卻害羞地往被子裡縮(一向高冷的貴族小姐,讓她有此舉動的只能是愛情啊!),瑪麗安看著她,溫柔地說:「起床了。」也會意地笑出了梨渦。二人看對方的眼神一個嬌羞,一個寵溺。我頓時明白了導演的用意:重情輕慾地點到即止,這一幕細品的話,有種「無聲勝有聲」般攝人心魄的魅力。
8.二人還有個高甜時刻:接近尾聲時,瑪麗安又一次給端坐著的艾洛伊茲畫像。昔日眉宇間總帶著一股敵意與不忿的艾洛伊茲此時眉眼含笑地看著愛人,唇角剛一合攏又綻開,瑪麗安佯裝正色讓她停止那樣做,嚴肅點,不要動,自己卻走過去給她深深一吻……二人的身份隔閡已完全消失,這就是情侶間的日常嬉戲。
9.瑪麗安給端坐著的艾洛伊茲畫像時,感嘆從沒見她笑過。她略帶挑釁地說著自己通過觀察所發現的艾洛伊茲的習慣性動作及背後的含義,艾洛伊茲不甘示弱地予以回擊,二人的對話火藥味漸濃,她們已經像個摯友或者情人般爭執,而忘卻了自己本來的身份差異。艾洛伊茲讓瑪麗安來自己身邊,讓她看著鏡子,拋出個問題給對方:If you look at me, who do I look at?(這句話半挑釁半表白)接著也說出瑪麗安的習慣性動作和背後的深意。瑪麗安困惑震驚,她盯著艾洛伊茲的嘴唇,有一瞬間的失神想要吻下去,卻又心慌意亂地走開,艾洛伊茲在原地勝利者一樣微笑:她擾亂了瑪麗安的心境,她有點小小得意,其實自己又何嘗不是波心深處略起微瀾呢。
10.離別前夜。二人沒有因為分別的到來而做出驚天動地的舉動(除了海邊那一幕:我覺得更像是瑪麗安後悔生出了不該有的希冀而口出怨懟,導致與艾洛伊茲爭吵後,二人在激烈的擁吻中和解),沒有呼天搶地的嘶吼,沒有剖心以證的瘋狂,沒有澎湃洶湧的眼淚——艾洛伊茲在昏昏欲睡中被瑪麗安溫柔地喚醒,二人躺在床上笑中帶淚地回憶著短短幾天裡難忘的一幕幕,娓娓道來,細語喁喁,這哪像即將分別永世不再相見的愛侶呢,這分明像久別重逢互訴衷腸的眷偶啊,只不過主題都是I will remember——越是平靜緩和,越是侵蝕人心。
11.最後告別時,瑪麗安突然擁抱了艾洛伊茲的母親,就為了順理成章地擁抱艾洛伊茲,她在她脖頸上匆忙滑過刻骨銘心的一吻,然後匆匆別過。
12.多年後的畫展,艾洛伊茲畫像中的28頁,畫外的瑪麗安會心一笑。瑪麗安和艾洛伊茲的衣服的色彩與瑪麗安身後畫作中的人物相呼應——那副作品畫的正是俄耳浦斯和歐律狄刻分離的一剎那。
13.小女僕蘇菲一直在進行一副刺繡,內容是瓶中花。接近尾聲的時候,瓶中花已經凋零,女僕的刺繡也將完成,意味著這段美好的邂逅雖像花期一樣免不了一場荼靡,卻被永遠定格,凝結在回憶裡。
……
這些細如髮絲的情感帶出暗潮洶湧的情緒一點點累積,在最後的樂曲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部電影會在LGBT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不管它有沒有獲獎。
Ps 我已經被阿黛拉哈內爾的演技和個人魅力折服。當初看預告片我就被金髮小姐的一回眸驚豔。採訪中的她很酷萌很直率小動作不斷,與影片中貴族小姐的形象相去甚遠,強烈的反差萌更讓我見識了她演技的高超。是的,她好像不太看重外表,她臉有皺紋(也美!)偶爾還頂著一頭亂髮,她走路虎虎生威,她不像一個明星,更像一個鬥士,一個超大隻的兒童~她的美已經超越了皮相,融進了骨髓,變成了一種越久越醇的氣度。
阿黛拉初涉演藝時有過非常不愉快的經歷,前段時間還鬧得沸沸揚揚,真幸運她最終以強者的姿態,從陰影中走出,向惡魔發出了有力的控訴,繼續留在演藝界,給我們,給世界貢獻了一部部優秀的作品,希望她平安兼喜悅,所求皆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