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你還記得嗎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一個人是自由的,開懷大笑卻要兩個人才好。
告別前夜,埃洛伊塞說自己會記得第一次想要親吻瑪麗安的瞬間。瑪麗安問她是何時,她卻不答。起初我以為,那個時刻出現在她問瑪麗安是否嘗過愛之滋味的夜晚,後來卻覺得應當更早,早至瑪麗安得知她只聽管風琴不聞交響樂之後,一邊努力解釋,一邊彈得有些不成樣子的《四季》。那時的瑪麗安慌亂彈著,怎麼也記不起譜子,而一旁的埃洛伊塞卻是怎麼也不願將目光從她臉上移開。
所以她才會在獨自出遊歸來後對瑪麗安說:
「一個人的時候,我感受到你說過的那種自由,但同時我又想念著你。」
此處「想念著你」為俄版譯法。私心更偏向英譯:"In solitude, I felt the the liberty you spoke of. But I also felt your absence."
我又想起你說的話,可它們卻提醒著你的缺席。
-
那時的埃洛伊塞在外表的冷漠提防下,內心或許早就相信了瑪麗安只是一個散步的同伴,且是一個總在忐忑不安地關注著她,為了緩解她的焦慮而講述米蘭曼妙生活的善良美麗的同伴。
所以當瑪麗安向她坦白自己的身份時,強烈的被欺騙感讓埃洛伊塞再一次披上冷漠憤怒的外衣:難怪你會有那樣的眼神;難怪你那麼努力地說服我相信「流放」遙遠城市的美好之處,原來只是出於負罪感。而她面對第一幅肖像的不以為然,也更多是同樣情緒的流露。陌生失真的不僅是肖像中的自己,更是幾日來朝夕相處的瑪麗安。曾讓她覺得那麼親近的人,忽然如此遙遠。
可還是喜歡她啊。所以才會叫她留下再畫一次吧。
接下來便是甜與心碎的混雜。小心翼翼又難以遏制的願望與衝動,就像埃洛伊塞熟睡後,瑪麗安悄悄拿了紙筆坐下來為她畫像。在單向的注視猝不及防被回望的無措和喜悅裡,在幾度戛然而止的克制之中,觀者感受到的卻是久久難以冷卻的炙熱。
除卻兩人作為畫家與模特交替改換的位置、彼此拋擲的目光,更難忘是她們的接觸——海灘上手的纏繞、礁石後唇的緊扣、臉頰與脖頸的相嵌、擁抱與貼耳的衷情。
交合過程本身被最大化地隱去,沒有炫技,沒有妖冶,沒有失真呻吟,唯一有意給人誤導的特寫鏡頭也只是瑪麗安用手指向腋下塗擦不可言說的藥草。取而代之是看上去有心無意的暗指——比如鏡子將愛人面龐映照在下體,又比如手指在書頁間穿梭撥弄。
-
影片的古典油畫質感從設色到構圖屢屢讓人屏息。縱使前半程瑪麗安憑記憶作畫艱難遲疑的筆觸偶爾會導致分神,孤島般的敘事空間還是讓人始終深陷。
到了全片靈魂所在的篝火戲,火堆兩側的瑪麗安與埃洛伊塞望向對方的目光專注到失神的地步,臉龐卻在火光中搖曳。她們笑,又收起笑,驚覺彼此的探詢在此刻得到確證。而表面安靜平和端坐在觀眾席的我,覺得自己也幾乎要隨著那段阿卡貝拉簡短反復的唱詞與逐漸攀升的旋律,燃成一場熊熊大火。
可她們究竟在唱什麼呢?
"Non possum fugere." 我無法逃脫。
-
無法逃脫愛意癡纏,也無法逃脫孤島外的世界。影片只有在提及這種聯結的時候才會象徵性地引入男性的實體,其餘男性形象幾乎都只是話語中的能指。就連致使女僕懷孕的人也從未被問及;那枚精子是他留下的唯一痕跡。
第二幅肖像完成了。一幅畫什麼時候算是畫好了呢?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儀式,就只是停筆而已。兩個人並肩沉默,無措又失落。瑪麗安不能再將它毀掉,只能任由它將心愛之人帶離自己身邊。
這一幕,情緒的弦在緊繃後終於斷裂。她們爭吵,像是質問對方為什麼不夠勇敢,卻也在責備自己。或許埃洛伊塞多少還有些天真果敢,願意放棄婚事,捍衛深情。或許瑪麗安擁有不同於尋常女性的自由,應是有更大的反抗空間,可她怎麼敢拿埃洛伊塞的未來做賭注。沿著既定的軌道,埃洛伊塞至少會在米蘭過上富裕安樂的生活;若是反抗,她不知道等在盡頭的會不會只是萬劫不復。
很快,這肖像就會在遙遠城市一戶陌生人家的牆壁上等待埃洛伊塞,像很多年前瑪麗安的父親為埃洛伊塞的母親所畫的肖像一樣。(與此相對,埃洛伊塞的母親恰是要藉著女兒的遠嫁,找回自己婚前生活的世界。)
「不要遺憾啊。你要記得。」
她們也不是沒有勇氣,只是。
就這樣,一對從不曾企望回到「人間」的戀人,一個成了為留存記憶而作出詩人選擇的俄耳甫斯,一個成了在黑暗中主動叫愛人回頭的歐律狄刻。但當離別在即,女僕面前的花束枯萎凋零,她手中刺繡上的圖案卻鮮豔挺拔如初。
-
後來我們得知埃洛伊塞珍存著瑪麗安的自畫像,也看到她在音樂廳獨自聽著瑪麗安最初彈給她的旋律流淚。她幸福嗎?不幸福嗎?是不是真的只能偶爾,在能與瑪麗安建立聯繫的事物上,找到一些自說自話的安慰?瑪麗安似乎是更幸運的一方,在告別埃洛伊塞後的若干年內,兩次確認這份記憶仍被愛人留存。但欣慰和心痛究竟哪個更多呢。
所幸影片像是留了扇窗戶似的,讓這份成全與心碎不至無人知曉:畫室的女學生似乎隱約覺察了什麼,先是無心地取出那幅被瑪麗安放進儲藏室的《燃燒女子的畫像》,又在繪畫習作之中感知並描繪了老師壓抑的離愁。
她看到了老師的心事,又或是,想到自己的。
就像我們在片尾長久地看向埃洛伊塞哭泣的臉,或許也會流淚,卻說不清是誰的眼淚模糊了誰的視線。而在瑪麗安的視角之外,我們又何嘗不是想起了自己記憶中的那個人。
P. S. 為之後查找方便,附上近日陸續所做的功課:
·關於口袋歷史與女性著裝革命的日記《瑪麗安的口袋》 https://www.douban.com/note/741271187/ ·關於俄耳甫斯神話的日記《歐律狄刻的聲音》 https://www.douban.com/note/740751104/ ·關於影片取景地的日記《布列塔尼的海岸》 https://www.douban.com/note/740982976/ ·關於片中畫家之手實際主人的廣播 https://www.douban.com/people/44987965/status/2684395448/ ·收集了部分電影推廣小卡片的廣播 https://www.douban.com/people/44987965/status/2680731828/
期待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