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黑吃黑》影評:黑吃黑:權利遊戲造就陰謀背後的因果輪迴
黑吃黑影評擺脫了好萊塢式炫麗拉風的魔幻特效之後,一場槍影重疊下的肉身拼搏,將觀影者帶到了導演兼編劇史蒂芬?C?米勒構所造的世界:這是一場貓捉老鼠的警匪動作片;也是一場權利遊戲背後的因果輪迴;有貪汙腐化的敏感話題;也有復仇計劃下的人性掙扎。環中環、套中套,懸疑的情節與緊湊的邏輯讓人來不及思考,便又陷入下一個問號。
《黑吃黑》講述的是一家銀行遭遇劫持,所有的證據都指向銀行的老闆和其客戶,但隨著FBT探員的深入調查,他們發現搶劫銀行的背後有著更大的陰謀……影片從一段令人發怵的懸疑音樂開始,一群帶著象徵地獄使者骷髏頭面具的暴力分子襲擊銀行,周詳的預謀下幾乎沒有人敢反抗,然而遇襲投降的銀行經理卻在銀行監控下被公然執行「槍決」。手法專業的暴力分子如此猖狂的挑釁,以及FBI探員對受害者妻子的走訪發現將第一重懸疑拉開:這場洗劫事件並不單純。然而這也並不讓人覺得意外,正常的邏輯思維推理下,開啟事件的導火索必然存在因果關係。但很顯然,這種一招就能拆解全篇的想法並不是導演史蒂芬的態度,當警方發現遺留現場的指紋系死去的提傑?傑克遜時,燒腦的情節才剛剛開始。
要說該片的燒腦程度,除了讓人思索到片刻不能停的緊湊情節和同步注入觀眾腦海中的懸疑音效,最讓人無形中產生壓抑的還有片中一直下個不停的傾盆大雨。在雨中開啟事件,又雨中發酵事件,最後在雨中呈現人性掙扎。雨能發散思維,又能困住思維,用最現實不過的大雨場景代替虛幻的超能大特效,三效合一,別有用意的構築觀眾腦內的真實場景,又時刻凌亂著觀者的思緒,導演的這番「小心思」 不得不讓人對其產生佩服之心。
隨著片中情節的不斷重疊,發起事件的暴力分子成了行俠仗義的羅賓漢;銀行屢受襲擊的董事長又成了事件起因的中心人物;參議員庫克與行長之間見不得光的醜陋勾當;因摯愛妻子而被金錢不斷誘惑幾次三翻差點誤入歧途的正義警員等線索,似乎就要將全篇的懸疑揭曉開來,而從每個角色線索展開的解讀,讓人愈發覺得意味深長。暴力的代表想要爭取正義,權利及利益的代表實則邪惡,正義的代表內心隱藏爭鬥,到底誰才是真正的黑吃黑?
從雜亂的人設中將全片主線順理成章的表現出來,這就是該片的魅力所在。懸疑特色處置的恰到好處,寫實的械鬥場景有血有肉,看似失去平衡的線索又有理可循,這種精彩緊張的劇情邏輯耐看且值得令人推敲。值得讓人一提的是,有布魯斯?威利斯、戴夫?巴蒂斯塔、克里斯托弗?米洛尼、艾德里安?格尼爾等硬漢加盟,使得影片血氣方剛、震懾力極強,懸念迭起時高手過招,無論是從打鬥、槍戰,還是對話交鋒,都使人覺得無比過癮。
縱觀全片後再回歸片名--《黑吃黑》,也許這就是整部影片所要表達的精髓:一切善惡皆由因果循環,而無論正義和邪惡,在某一種設定下,所有人都是黑吃黑。當年輕的FBI探員臥底身份暴露,搶劫銀行的團夥身份豁然開朗,死而復生的提傑?傑克遜及同伴遭遇令人同情又無奈。為金錢最終觸碰底線的警員還是死在了年輕探員的槍下,這亦正亦邪的套路也讓人看後無比糾結。逃之夭夭的銀行行長最終在墨西哥被正義代表FBI探員親手刺死,這個按原則執行任務又遵章守法的老探員,其實早已因妻子被遇害而埋下了復仇的種子。受害、復仇、以暴制暴、亦正亦邪,這些都是佈滿全片的代名詞,當事件發生人心遭遇考驗,赤裸裸的人性便暴露無遺。當惡人遭到了因有的報應,因其而一步步陷入泥潭的好人們,最終在權利的陰謀遊戲下步入因果循環、不斷輪迴,善惡的解說其實已然失去了意義。
也許故事並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