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賽道狂人》影評:是我心中2019最好的賽車電影

賽道狂人影評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電影島賞(j_movie),歡迎關注。

作者:DA_JR11

01

實話實說,《賽道狂人》是個一聽到就有些勸退的中文譯名,這個一點都不走心的翻譯看上去還很像2013年的高口碑賽車影片《極速風流》的盜版。不過一旦細看內容,卻是由雙影帝級的兩位演員克里斯蒂安·貝爾和馬特·達蒙領銜的又一衝奧作品。

與《極速風流》相同的是,本片也是一個以賽車賽事作為故事背景的改編傳記電影。1963年,福特的老闆亨利·福特二世與法拉利創始人恩佐·法拉利談判的收購交易,由於過度苛刻的附加條款而以失敗告終。被激怒的福特當即決定打造自己的賽車團隊,並立言將在每年一度的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擊敗法拉利。

然而,在接下來的兩年中,福特車隊製造及派出參賽的幾輛GT40型賽車都因為懸掛斷裂,油耗過高,剎車失靈等各種各樣的故障而導致根本沒能完賽。至此,福特因此陷入了尷尬的局面。1966年,GT40的首席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與英國車手肯·邁爾斯一起,重新設計和調試了新車,並率領最新研發的福特GT40 Mark II再臨勒芒。而法拉利派出的,則是自家的最新款,法拉利330 P3。由於GT40速度更快,而330質量更輕且省油,順勢造成了兩台車勢均力敵的局面。

在賽事的初始階段,福特一直落於下風,但邁爾斯不顧自身安全,長時間以超過7000轉速的速度行駛,終於衝進前三。等到第17個小時左右,法拉利車手洛倫佐·班迪尼與邁爾斯競速,由於持續推進導致引擎過熱而敗下陣來。至此,邁爾斯的福特一號和布魯斯·邁凱倫駕駛的福特二號開始領跑比賽。

最後時刻,比賽的領先者是三輛福特。於是,福特的公關人員里奧·比比決定,為強調贏得比賽的是製造商,而不是車手,所以要求三輛賽車並排越過終點線。雖然謝爾比極力反對這項提議,但最終,由於邁凱輪駕駛的福特二號在比賽開始時比邁爾斯的福特一號落後八米,在起跑時覆蓋了更多的地面,導致當三輛車同時衝線時,邁爾斯實際上已經落後於邁凱輪了,所以比賽的冠軍從邁爾斯易主給了邁凱倫。但福特以包攬前三的絕對優勢獲得了這場與法拉利的較量,並在接下來的三年中連續奪得了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四連冠。

這部時長長達152分鐘的電影以雙主角的模式記錄了福特在1966年這場被載入史冊的完勝,由馬特·達蒙飾演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車手肯·邁爾斯。兩人的表演讓角色在任何場景下的配合都看點十足。甚至可以說這部電影幾乎就是由他們之間的關係變化所推動的,演員與角色完全同步,戲裡戲外都為展現一個更好的勝利而做出一切努力。

從演技上來看,達蒙雖然飾演的是一個他所擅長的性格機智沉穩的角色,但從發揮空間上來看略有局限性,所以相較於貝爾來說還是會弱一些。而貝爾的橡皮人屬性使他在增肥演完《副總統》中的迪克·切尼之後的7個月,又成功減重約31.5公斤,成為了這位半個世紀前的車神。與迪克·切尼這個善於隱藏情緒的陰謀家完全不同,肯·邁爾斯是一個深詣賽車技術但特立獨行的直脾氣怪人,貝爾又一次奉獻出完全沉浸於角色中的表演,將邁爾斯對車隊和對賽車的奉獻精神一一流露。兩年中不同角色之間的巨大差距顯然也體現出貝爾又叒叕有機會提名奧斯卡的潛力。可惜今年的神作演技實在是太多,奧斯卡欠貝爾的小金人大概又得再拖一年了…...

02

同為賽車類電影,很難不將本片與《極速風流》相比較。兩部電影都分別採用了足夠新奇的招式來引人注意,前作基本都將賽車領域內的各項專業名詞融入在台詞中,繞過了枯燥乏味的技術性問題解答環節,以確保從未接觸過這方面知識的觀眾也能設身處地地體會到這項運動的燃點和激動人心的時刻。但這樣的細節性描寫在本片中出現的次數卻略多,引起了觀眾與人物之間的距離感,不過導演通過多角度的剪輯與適時出現的特寫鏡頭為這類情況做出了調節,也算是有所彌補。

對觀眾來說,賽車類電影的燃點無非就是雙方的速度對峙和加速度的那一瞬間,就此看來,兩部電影都極大限度地保留了競技體育本身帶給觀眾的魅力,長時間比賽的緊張感,難以預料的結局,衝過終點線那一瞬間的腎上腺素飆升,無一不是吸引人們走進電影院的理由。

再有就是最值得關注的雙主角模式,角色間關係的不同,也造成了兩部電影最明顯的差異。前作中的主線情節即是兩位車手相互交叉的那段職業生涯,二人的關係亦敵亦友,主要在相互競爭間創造出看點和戲劇衝突。因為都是主角,就好像沒了唯一的主角光環加持,懸念性自然就會顯得更強。而本片中的兩位主角本就是合作關係,如果一成不變的生搬硬套,免不了內容上的陳詞濫調。但導演詹姆斯·曼高德強化了片中配角對事件產生的影響,他將一部分重點放在了對福特高層濫用職權的劣性作為的批判上,官僚主義的障礙將「造車」這件事延伸到了更具意義的話題,避免了看點的丟失,也暗示了賽車與經濟命題之間微妙而不可避免的聯繫。

不過,影片對邁爾斯家庭的描寫還是有所不足,不僅使他妻子這個角色在整部電影中都顯得無關緊要,而且在最令人矚目的第三幕中也沒能延續下他與兒子彼得之間的親情線,這讓電影丟失了很多能與劇情主線相調劑的內容,使故事變得略有些單調了。

而相較於《速度與激情》系列那樣的商業片,真實事件的改編帶給觀眾的感覺顯然不同,儘管都是在光鮮的大屏幕上觀看,但真實事件中,有人隨時可能墜毀和燃燒的可能性給這項運動更增添了一份病態的緊張感,它甚至不需要用無數的快速剪輯和動作特效來強調它在激動人心之外的危險性,只需要一次對嚴重事故的描寫,就足夠讓觀眾深刻理解這是一項以生命作為賭注的運動。這時候,再加上片中出色的音效設計和描繪賽場諸多細節的特寫鏡頭,本片在劇情上的瑕疵與略多的專業詞彙也無法阻礙觀眾對是否會出現更多更燃的後續內容心懷期待。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