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賽道狂人》影評:Le Mans 66 賽道狂人:0到100歲男孩的催淚劑

賽道狂人影評
注意:輕微劇透

半夜八點冒著寒風去看了一部賽車電影,左邊爺爺哭了好幾次,電影結束發現全場男孩都紅著眼。讓我來看看是什麼東西這麼好哭。這部電影有很多男孩們想要的:極致的才華和偏執、英雄惜英雄的朋友、善解人意的妻子小孩等等等等。故事可以分為三條線:

  • 賽車——藝術與商業的拉鋸
  • 友誼——理智和感情的矛盾
  • 成長——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就算不喜歡不了解賽車,也不影響觀影,因為賽車這條線從修車賣車切入,輔之以小賽事打好情緒基礎,再通過對賽車的調試和設計完成氣氛渲染,最後長驅直入勒芒耐力賽的血脈噴張。

光是引擎聲就讓人腎上激素爆表,來,一起捲入這個由聲音組成的迷網,涵蓋了桀驁、熱血、激情、純粹和其他等等。

1 賽車:Ford v. Ferrari

故事背景是1962年,福特老闆畫了一個圈,說要買下法拉利整條生產線。憑藉著超強的砍價能力,福特把法拉利的整體售價從1800萬美元砍到1000萬美元。

出現經營危機的意大利人對於被收購喜聞樂見,唯一要求是被收購後能繼續掌控賽車設計。而福特最想要的就是法拉利的賽車業務,想藉此改造一下品牌形象,從廠妹轉型勝利女神。傲嬌意大利人甩下一句:「我們要去吃午餐了!」,這個交易就黃了。

被意大利人羞辱是「在路邊小工廠製造破車的小胖子」Henry Ford II氣得決定自己設計賽車,並且要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裡拿到冠軍。而在1960 -1965年,法拉利已經連續6年獲得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

福特高管Lee Iacocca找到汽車設計師Carroll ShelbyCarroll則找來了自己最信任的朋友Ken Miles當賽車手。

一波三折之後,最終福特GT40在1966年拿到冠軍。福特GT40,40是指車身高40英尺,GT是grand touring,相傳歐洲早期貴族會派車隊送自己的接班人去領地視察,當時的排場講究馬匹數量和舒適車廂,演變到現代社會就變成了講究動力和舒服性能的GT車款。

至於片中頗有商業眼光的Lee Iacocca,在熒幕之外他也有一段故事。1956年福特銷量明顯下降,當時身為費城地區銷售副經理的Lee提出了一個堪稱花唄祖師爺的方案:「花56元買一輛56型福特汽車」。如果有人想買一輛1956年生產的福特汽車,只需要先付20%貸款,剩下的部分按照每個月56美元的辦法支付,三年內付清即可。

這個方案使得三個月內他所在的區域銷量提升至全國第一。Lee在大學時曾經立志「要在35歲擔任福特公司副總裁」,他在36歲完成了這個目標。

老闆Henry Ford II則背負著家族企業的重擔,爸爸給的名字使得他不得不活在「福特第二」的光環下。所以他開拓賽車線,一方面除了想重塑品牌和企業文化,另一方面更是想證明自己可以做出不一樣的東西。

在連續兩年失敗後,Henry Ford II 依然渴望證明自己,所以他讓Carroll Shelby給他一個不開除所有人的理由,也是為了給自己多一次機會,他太需要這份成就感了。

Henry Ford II: This isn't the first time Ford Motors' gone to war. We know how to do more than push papers. Go ahead, Carroll. Go to war.

Carroll Shelby: Thank you, sir.

當Carroll Shelby帶他坐上賽車,他像個小孩一樣哭了起來: 「真希望我爸爸能體驗到這種感覺」。

2 友誼:商業策略 v. 惺惺相惜

Ken Miles: You're gonna build a car to beat Ferrari with... a Ford.

Carroll Shelby: Correct.

Ken Miles: And how long did they tell you that they need it? Two, three hundred years?

Carroll Shelby: Ninety days.

Carroll Shelby和Ken Miles的性格截然相反。Carroll討人喜歡,隱忍又剛毅,自由自在地遊走在商業世界,所到之處一眼望去盡是閃光燈和歡呼聲,所有人都想和他合作並且主動提出要和他合作。

而Ken Miles卻是這樣的孤僻、暴躁、冷漠。像所有這類性格的人一樣,Ken無法很好地適應人類社會,一部分是因為童心悄悄消逝,而在成人社會他又實在是過分幼稚;一部分是精力、夢想和慾望過分旺盛卻無處發洩;一部分是偏執地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但這兩個人卻因對創新的熱情和對競爭的熱愛而成為好朋友。Carroll相信Ken的才華和天賦,沒有Ken他就沒有辦法拿到冠軍。Ken雖然不懂Carroll因為商業而做出的種種妥協,但他並不計較,甚至慢慢學會理解。

中年大叔間的友誼也可以很簡單,打一架,打到精疲力盡,打到遍地狼藉,一切矛盾自然煙消雲散。氣喘吁吁躺在草地上,Ken還要傲嬌地讓老婆給自己一瓶可樂,還要叫囂著不要給Carroll。

最後Carroll為了能讓Ken上場,跟Henry Ford II說,如果Ken能贏下下一場比賽的冠軍,就讓他代表福特去參加勒芒耐力賽。如果Ken輸了,他的公司就歸福特所有。

3 成長:理想 v. 現實

在衝線之前,福特副總裁 Leo Beebe要求Ken Miles和另一位車手同時通過終點,為福特公司創造歷史性的一刻,「留下一張歷史性的照片」。

Carroll非常生氣,但還是如實傳達給了Ken。至於Ken,他雖然憤怒,但也知道自己繼續加速拿冠軍和幾位福特車手同時觸線的意義會有多麼不同,在尊重自己內心的渴望創造新紀錄之後,他減速了。

最後,根據勒芒的賽制,發車時的位置影響到成績。Ken Miles的發車位置在1號位,和2號位另一位福特車手的相差40米,因此衝線時即使同時到達,Ken Miles比另一位福特車手少跑了40米。所以他也只能算第二名。

差不多只是一分鐘的時間,Ken坦然接受這個結果。

成長的必經之路,是做了選擇並不後悔地接受任何結果。

30歲那年,星巴克主管霍華德畢哈聽到有人問:「如果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表揚或者批評,那麼你會變成什麼樣?」 於是他把這個問題裝裱起來掛在辦公室的牆上,他覺得,如果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就能發現自己真正的抱負和最應該選擇的道路。

應了明代思想家洪應明這句「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另外,他還有一句「水流岸無聲,喧處得寂趣;山高雲不礙,有時入無機。」 所謂天涯望盡,憔悴不悔,闌珊回首。

人生浩渺,蚍蜉夢蝶不過一粟,將來回首,今天這一切還重要嗎?


Ken發問了兩次 「Who are you」

當人們向世界叩問「我是誰」的時候,需要對抗的力量從愛的變幻莫測到死的不可避免,從追逐奔赴理想的快感到自我意識覺醒的狂歡,所有人都無一例外地、或多或少地,時不時地感覺自己是個失敗者:時間它竟然橫亙在前,告訴我們除了它自己永遠,一切有期限。

於是,伴隨著強烈而絕望的孤獨和恐懼,人類突然意識到自己和其他一切生命體的距離,生命竟然如此短暫,短暫得幾乎不值得,人類必須找到路徑,為自己的存在賦予意義,於是「我是誰」的答案應聲落地。

Ken Miles: Look out there. Out there is the perfect lap. You see it?

Peter Miles: I think so.

Ken Miles: Most people can’t.

從地獄去往天堂,正在路過人間。
公號:或者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