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抓狂美術館》影評:轉載 打臉無底線 方寸見人心影評 畢明
抓狂美術館影評轉載
打臉無底線
這是一部打臉的電影。 打你一次不夠,打得你痛不夠,要打到你羞愧,打到你不安。痛是肉體上的,痛過可以無痕,羞辱是精神上的,辱過會心震。 《方寸見人心》是一部很厲害的電影,厲害而難看。難看因為不討好,不討好到要以討你厭作為手段,去打著藝術反藝術的問:「什麼叫藝術」,「你咁又有幾藝術先」。在去年的康城影展贏得金棕櫚大獎,導演就拍一齣art house film在你的殿堂質問你的祠堂。 說穿了,是如何量度,有沒有界線,要不要準則? 主角是一個瑞典美術館的館長Christian,典型的白人男性優越權力象徵,他還要不是上流貴族,沒有含著銀匙出世的原罪,卻一身自命開明有文化的後天自以為是,一派人生勝利組的自我感覺良好,明明朝不起人而不自知。如果朱門酒肉臭,他散發的intellectual snobbery也有陣陣冠冕堂皇的異味。 不易看,因為全片看似瑣碎,其實所有大章小節,一一若無其事或煞有介事,瞄準同一個命題去審視、去反思:The Square。 片中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正是一個抓狂美術館,四條線:"The Square is the sanctuary of trust and caring. Within it we all share equal rights and obligations"。四條線,就是範圍,就是界線,就是準則,方寸之內,是信任和關愛的聖所,人人分享同等的權利和義務,做乜都得。 如果有人越過界線呢?就是崩壞。(以下含劇透,慎入) 信任,有沒有界線。美術館其中一個展覽,入口處先問你,你信任別人嗎?信者向左門走,不信者往右門入。進入了展覽之後,那些說自己信任別人的,得到一個邀請,「請在此放下你的手機和銀包,然後繼續看餘下的展覽」。那是個無人看管的公眾地方,你會就此留下手機銀包,繼續enjoy the show嗎?對不起,如果你不放,你斷正了,你之前明明選擇自己是「相信別人」的。你立即在自打嘴巴,你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大信」,可能正如很多人沒有表面的大愛一樣,少裝好人到這個地步。 就拿手機和銀包來玩,故事中,Christian的手機和銀包正正給人在街上扒了,在他以為自己見義勇為之後,私人財物不翼而飛。你信得過誰? 不信任又可以去到多盡。一個和他有一夜情的人,Christian上了那名公事上認識的女子的住所,睡上了別人的床,共赴巫山之後,他頑固地堅決不讓她替他丟掉他用過的避孕套。雙方為一個用過的、有精液的避孕套,僵持到甚至是尷尬不安的地步。原來他怕她有機會用他的精液令自己懷孕。Casual sex可以幾casual,優越感可以幾傲慢,不信任可以多黑暗,至侮辱傷害人的殘忍。(至後來女同事差不多質問他你好巴閉咩,Christian才是道德破產的渾人)人家才沒想過與你結婚生子,不信任有沒有界線。 再說藝術,又有沒有創作的界線、天馬行空的界線、激發思考的界線?一個行為藝術「表演」叫「野人」(monkey man),顧名思義攞正牌冇禮貌,演繹無政府、無監管、無拘束的天然野性。Christian邀請了那藝術家在衣香鬢影的晚宴表演野人行為。出師有名,是否就可以在席間搗亂、挑釁、動武、肆意#metoo甚至當場非禮性侵女性?再一次,導演?stlund刻意push the limits,神聖的四條線,必須守護聖所內的trust and caring,否則現代人與野人無異,因藝術之名與禽獸雷同,別躲在high art之名後欺世盜名。 網上,又有沒有界線。那個大家追求自由,不要審查,不要關卡的國度。Christian的美術館請了專人來宣傳"The Square",對方為了夠viral夠話題,拍了條把一個活潑的小女孩在方寸內被砲火炸得粉碎的短片。求仁得仁,宣傳片真的好爆,全球喊打。你要thought-provoking,俾你,死啦。你要宣傳你要藝術,就可以用暴力譁眾取noise? 方寸。 失了方寸,盡見人性太多缺點。 大愛,自由,信任,理論和實際之間,那麼遙遠。人類是要管的。自律不夠,就要規則、法律。絕對自由,絕無底線,非常核突,而且危險。人性充滿瑕疵,尤其當那批自我感覺討厭地良好,以為自己比別人優越、乾淨、高尚、文明的人。你少自high。 導演用怪力亂你的神,但句句屬實,腿腿中雞心,用一把無聲無息的匕首,一小刀一小刀的剖開中產風流白人的自滿,看似斷裂的情節,集體都是社會諷刺,用現實跟價值觀開玩笑:全力玩你。大家即管不撫心自問,他就用鏡照出你的妖相,一再讓人看見自己多麼豬八戒。它可以和法國經典電影《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同看,本片更真實,經典更荒誕賤格。 Perfect world,perfect freedom。可惜,不完美的不是世界,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