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賽道狂人》影評:編劇角度:八步拆解劇作結構……

賽道狂人影評

一頭牛,在庖丁眼中和路人眼中是完全不同的存在。前者看到的是結構,後者看到的是皮毛。如果不滿足於簡單的欣賞,那麼可以試著從創作者維度來看看如何對一部電影進行結構拆解,以此洞見創作者的生產過程。

本文以《賽道狂人》為例,暫用八個步驟,依次拆解劇作的各個要點,希望以此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進而幫助創作者依據結構創作新作品。

一、找到情節點1、2,將電影劃分為三幕

劇作最大的結構是三幕,而劃分三幕的關鍵是情節點1和2。因此認準了這兩個節拍點,手起刀落,兩刀下去整個電影就分為了三個部分「建置、對抗、結局」。

第一幕、 建置:我行我素,魯莽衝動的賽車手肯,情商差導致人緣差,以至於顧客被氣走,修車廠被查封,一家人的生存遇到了困難。

l 情節點1(51-55分鐘):肯和妻子快速飆車,肯決定了幫助福特公司參加賽車,整個第二幕和第三幕都圍繞肯要打造一輛賽車,戰勝法拉利。

第二幕、 對抗:為了解決家庭的困境,為了深愛的妻子與孩子,肯必須面對性格缺陷,進入福特公司的賽車隊,並逐步收斂自己的魯莽衝動。

l 情節點2(101-104分鐘):肯來到法國,參加最後一場勒芒比賽。

第三幕、 結局:為了繼續獲得賽車手的工作報酬,肯最終決定減慢速度,他克制了自己的衝動性格,人物獲得成長。

判斷方法:第一幕建置告訴我們要講一個關於什麼的故事,第二幕對抗讓我們的人物遭遇到了障礙,第三幕結局告訴觀眾最後怎麼樣了。要避免依據事件的大小來判斷情節點1、2;要注意不要與催化節拍混淆;要注意劃分後的三幕比例是否接近1:2:1。

二、通過三幕結構,找出電影的AB故事

找到兩個情節點,是為了搭建三幕結構,而搭建三幕結構則是為了找出AB故事。只有明確了AB故事,才能接下來準確地對電影情節進行分析判斷。AB故事就是電影的故事線。A故事是關於主角追求外部現實目標的故事,而B故事則是主角追求內部精神情感的故事。

l A故事:桀驁不馴的賽車手肯在前冠軍謝爾比的邀請下,成為福特公司賽車手,並最終希望能打敗競對法拉利車隊的故事。

l B故事:深愛家人的賽車手肯因性格魯莽而導致家庭面臨債務危機,他只有改善自己的極端性格才能在商業社會中獲得回報,從而保護所愛之人。

判斷方法:B故事一般情況是一個情感故事,而發生B故事的人都是主角的情感線人物,是這個人物和主角兩個人之間的故事;B故事一定會在中點和A故事交織;檢查遊戲時間 「B故事+展現對手力量」以及最後跨越大障礙的組合。

三、通過三幕結構和AB故事捕捉道德前提

如果說AB故事如同人的脊柱,那麼道德前提就是人的神經系統。道德前提要提供創作功能價值,而主題則要提供欣賞情緒價值。在捕捉道德前提時,重要的是功能拆解,而非情緒拆解。

l 《賽道狂人》的道德前提是:放縱導致絕境和缺失,克制帶來希望和完美。

判斷方法:道德前提的兩個對立判斷是第一幕和第二幕的隱喻;道德前提是唯一貫穿三幕的一組價值判斷;任何重要的情節、場景、對話都會提醒道德前提。

道德前提是在創作時必須考慮到的前提設定,而故事一旦完成觀眾卻從表面難以顯見。編劇甚至不需要告訴製片人、導演自己的道德前提是什麼。一些非故事化的探索電影,以及故事化技巧不足的半成品電影,不在此討論範圍。

四、通過人物原型判斷英雄之旅

英雄之旅是主角的發展原型,它是對主角故事發展脈絡的高度歸納。觀眾看故事時的思維方式是遞推,而編劇寫故事時卻必須要用遞歸的思路。前者是線性思維,走一步看一步,從已知到未知;而後者是結構思維,先看結果再反過來推演所需模塊,從未知到已知。英雄之旅的價值在於給我們提供了若干個遞歸的思維模型,讓我們提前知道了故事的起點、終點以及大致旅途的重點。

《賽道狂人》是一部男性英雄之旅的影片,肯在第一幕建立的社會期望是:養家糊口。符合男性英雄之旅這一社會期望的要求。肯的「覺醒點」出現在影片第三幕的「深入挖掘」處,在他面臨放縱衝刺獲得冠軍但失去工作,以及克制魯莽可能失去冠軍但獲得工作的矛盾中,真正覺醒,為了家人的生活,克服了自己的控制欲,放下了手中的權力,人物得以成長。

五、通過多維度洞察,判斷故事類型

類型的劃分是一個精密的過程,因為很多類型都具有相似性,準確判斷是非常困難的。加入多個維度綜合判斷:英雄之旅、類型、戲劇情景、道德前提、核心節拍點(催化劑、情節點1、遊戲、中點,第三幕高潮),利用相互關係進行推演,才能得到準確判斷。

《賽道狂人》的類型屬於「金羊毛」的「體育羊毛」類型。

本片不是夥伴之情的核心原因是:在高潮節拍中改變主人公的是對手:窘迫的生活,而不是夥伴謝爾比。不是被制度化的核心原因是:高潮節拍中必須是要麼戰勝制度,要麼自殺,要麼妥協了制度。在此片高潮中,肯妥協的不是制度,而是因為家庭的窘迫。最後死亡的結局也是真實傳記的安排,也並非在高潮節拍點上。此外,如果是妥協制度,整個人物就是一個下降通道,就和道德前提合不上, 一二幕的劃分乃至其他情節設定都會出現裂縫。

類型劃分要根據不同電影,採用不同辦法來一一排除,不可望文生義。有道路不一定是金羊毛,有怪物不一定是鬼怪屋,沒有道路不一定不是金羊毛,沒有怪物也不一定不是鬼怪屋。要對《救貓咪》十種類型理解有深度,要能熟練掌握所有類型不可或缺的核心特徵。

六、通過道德前提、故事類型、人物原型來確定四位一體

如同麥基所言:電影本質是是一個人的故事,是主角創造了其他人。四位一體本質上是關於主角一個人的不同心理投射,主角要通過整合其他三個自我,最終得以改變。心理學依據概括成一句話就是:英雄在故事的旅途中,要想打敗自己的陰影(問題,衝突,挑戰或弱點),就必須從智者那學到點東西,才能最終獲得愛的對象的芳心。

主角:放縱的賽車手肯

對手:一段受創傷的過去——瀕臨破產的家庭

智者:一個意念——對家人的愛

愛的興趣:妻子茉莉

因為此片中的壞人是福特公司的官僚制度,因此很容易誤判里奧是對手的代理人,因為一直是他持續為肯製造障礙。但在第一幕讓肯進入第二幕的不是福特里奧,而是他窘迫的生活;而第三幕高潮改變他放縱性格的也不是里奧,而是家庭的生存危機。四位一體中的對手,必須連續三幕發生作用,而如果是里奧的話,肯在第一幕就可以找個別的工作。所以他真正的對手不是福特,而是自己的性格所導致的家庭經濟悲劇過往。

在很多故事中,對手往往容易是非實體。如果對手是非實體,那麼一定必須是三種之一:悲劇的過往、隱秘的過去、受創傷的過去。同樣,智者也容易是非實體。如果智者是非實體,那麼一定必須是四之一:一個意識、回憶、夢境、哲學。智者作為實體的人,分為兩種:女神、智慧耆老;女神象徵母親,而智慧耆老象徵父親。

不能因為某個角色很壞,做了讓觀眾憤恨的事情而認定他就是對手;也不能因為某個角色和主角關係很好,因此就認為他是愛的對象。更不能被出鏡率高的角色干擾,或者是被著名演員干擾,認為他們是智者或者對手。四位一體人物一定是心理學結構的劃分,是缺一不可的敘事功能劃分,而不是敘事技巧甚至表演水平的劃分。

七、通過催化、情節點1、高潮和道德前提反推人物原型

人物原型是創造人物的藍圖,它是角色性格精華部分的濃縮。每個原型都有自己獨特一套動機、恐懼和關心的事物,這是這些推動角色前進,從而推動情節前進。一旦選定了人物的原型,接下來具體的時代、家庭、文化、階層和年齡就決定了這個角色如何用不同動作表達自己相同的本質。

影片主人公肯的人物原型是保護者。這個原型的動力是生存,而最怕的是生活平淡,他最需要學會的是:?我控制,約束?己的?動,平靜下來,在?動前先思考。可以根據人物的動力特徵來設計催化劑和情節點1,可以用最大的改變來設計高潮和人物弧,以及道德前提。

八、用上述各點來推演節拍點

1. 開場畫面:(從開始到謝爾比從醫生家離開)主角可以登場,也可以不開場。由什麼畫面開場,是由故事本身決定,而不是由編劇決定。1)必須要告訴觀眾,這是一個關於什麼的故事。通過謝爾比放棄比賽,我們發現這其實就是,追尋速度的終極意義的故事——追求生活的意義。2)看到情緒激盪和風格。謝爾比由於身體的問題,不得不放棄。開場畫面沒有讓肯出場。賽車充滿殘酷和危機,告訴觀眾這是一個關於賽車,具有危險的故事。這種設定也是和道德前提相關。謝爾比雖然抑制了自己賽車的慾望,但是他用另外一種方法,繼續從事賽車事業。

2. 主題呈現:(謝爾比幫助肯免於被禁賽後,告訴肯,你喜歡輸嗎?沒有贊助商,拿不到賽車,就不能參賽,大老遠過來就是讓兒子看你怎麼取消資格)這個時候,主人公意識不到謝爾比的提醒:你必須要控制自己。

3. 鋪墊部分:(修車廠的肯告訴顧客不適合開跑車,客戶離開後和妻子擁吻)妻子和兒子為什麼出現在修車廠?3P生活中,編劇要把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活做成一件事。為什麼要做到一個事件?因為基於傳記改編,有個事件沒辦法放棄:福特公司老闆大發雷霆,要改變銷售不如競爭對手的現狀。舖墊前10分鐘必須交代清楚:主角是誰,戲劇情境(規定情境)是什麼,戲劇前提是什麼?(戲劇前提就是電影是關於什麼的)但眼下規定情境沒有辦法把主角帶出來,而且還不能改。如果做完3P再加一件事情,那麼節奏就會被打亂,所以編劇採用了合併2P。職業生活和個人生活融合在了修車廠這一件事情,留出了時間來做規定情境。私生活是一個人獨處,但並不一定獨處,主要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喜歡幹什麼的表現。可以是賽車也可以其他,只要是關於個人的生活。肯去柳泉賽道最終獲獎,就是個人生活。

4. 催化劑:(國稅局關閉了修車店,他一無所有,生活比擊碎,必須擊碎所有生活)

5. 爭辯:三件事——拴鏈四位一體人物(福特準備研發這輛車,找到謝爾比,謝爾比找到肯),做一件否認挑戰的事情(他和妻子說放棄賽車,隨便找個工作,這是他朝著挑戰做了一個否則挑戰的事情),做一件承認挑戰的事情(肯回到家中,謝爾比在等他,要求給三十分鐘,然後給他在機場展示新車,肯試駕後告訴謝爾比有很多問題)。

6. 情節點1:肯和妻子在車上對話,最後飆車,最終因為巨額工資。情節點1做在了B故事上。20個節拍點會相互融合。這個電影的情節點1是靠B故事來做的,所以重合了,沒有多出一個B故事

7. 遊戲時間:展示對手力量+B故事組合+跨越大障礙。展示對手力量:福特高管不喜歡肯,取消他去法國機會。B故事:茉莉趕來工廠,兩人喝酒跳舞。跨越大障礙:福特沒有用肯,最後授權謝爾比直接匯報,於是來找肯,在門口打了一架,然後重新成為賽車手。一般電影是2組到3組,但是這個電影只有一組。因為正常第一幕要在38分鐘結束,但是現在超了17分鐘,所以只能做一組。主要時間花在了拴鏈四位一體功能性人物身上,導致整個情節往後拖,但並不能全部往後托,所以必須調整遊戲時間的時長,時間只夠做一組。雖然省略了一到兩組遊戲時間,但依然可以使得終點精確的到來。這就是編劇在夾縫中的調整。

8. 中點:三個功能——A故事視覺高潮,B故事重回主題,驟然緊張。AB故事交織,重回主題。主角已經意識到問題,但他並不會立刻改變。兒子說是不是要對車很用力很猛,就是主題要控制不能放縱一直加速。肯說,你速度加快,就要視野更寬。主角已經通過賽車意識到主題,但並沒有從生活中知道自己的性格需要改變。(兩人繼續燕飛新車,肯帶兒子開新車,並看夕陽。肯賽車失靈,汽車燃燒,被救出。)剎車系統有問題,預示了後面可能發生的危險,也體現了驟然緊張。驟然緊張必須做到AB故事中間。

9. 壞蛋逼近:兩組——外部敵人逼近(福特二世親自到了謝爾比工廠,把里奧鎖起來;比賽時發現給的人全是低等賽事)內部團隊融合(休息的時候給茉莉打電話,茉莉希望他好好休息;內部融合——半夜,肯醒來後發現兒子在畫麥芒賽道)戴通納最後一小時,肯還是落後,謝給肯舉牌,解禁7000轉,肯贏得比賽。里奧計劃失敗,他將面臨更大的問題。為什麼要做內部團隊融合?為什麼不做瓦解?選擇的依據是到底是融合還是瓦解,哪個能給主人公帶來更大困境。主人公的困境是解決生活的問題,要跑贏比賽。如果他和妻子和兒子關係好,所以才更要跑贏比賽。所以要關係越好,才會讓肯越發克制,這樣才能給主人公帶來最大的困境。

10. 一無所有:沒有

11. 靈魂黑夜:沒有

12. 情節點2:少了十分鐘,少在了沒有上述兩個節拍點。肯來到法國賽道和謝爾比有一段對話。

13. 執行計劃:茉莉和兒子在家看比賽,肯的車門無法關閉,里奧對肯進行阻礙。肯剎車失靈,更換系統,遭遇法拉利車隊舉報。肯放手一搏,對法拉利連續超車,前三都被福特包攬。

14. 高塔意外:和主角計劃相反的事情。肯的計劃是贏得比賽,里奧希望三輛福特汽車一起同時過線,謝爾比轉告了肯,讓肯自己決定。肯一路狂飆創造紀錄。里奧找謝爾比,謝爾比說肯在開車。

15. 深入挖掘:肯在車裡看著後視鏡,最終選擇減速,等待其他兩名福特車手。這個地方等待覺醒,解決家庭困境。

16. 執行新計劃(高潮):三輛車同時衝過終點。但因為起點靠後,因此肯只取得第二名。謝爾比表示自己不該轉告,肯說謝爾比只是答應自己開車,而不是奪冠。倆人離開人群逆行,討論如何將車更快。主角已經改變,並沒有介意失敗。A故事閉合:A故事是肯要和謝爾比合作造一輛打敗法拉利的車。

17. 結局:B故事閉合,要重回主題。這個情節在做他和兒子的故事。謝爾比六個月後去找肯。遇到一個特別有線又不懂車的人,謝特別不待見對方。謝爾比為什麼要去接待這個客戶呢?因為道德前提是:重回主題。每個人都要學會克制。這個情節影響這個那個電影的完整性。謝爾比來找肯,傷痛必須克制,找到全新人生之路。謝爾比回到車裡,吃了藥,撒乾眼淚重新開始。

18. 終場畫面:肯與謝爾比手捧獎盃的真實歷史照片。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