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賽道狂人》影評:為極速而生,為極速而死,最重要的是,你是誰。

賽道狂人影評

一個真實的故事,首先要感謝一個人吧,感謝在那個星空逆行和霧雨瀰漫的山道,他帶著我在除轟鳴之外感受不到其他環境之中,靜心體驗了一把感知緊張的過程。

汽車設計師謝爾比,原來也是位賽車手,他手下帶著工程師、維修師、設計師以及英國車手肯·邁爾斯,中途有個場景細節特別真實,工程師在改良部件的時候用產品設計的角度畫圖,有時候你喜歡一個東西,身上的光和熱會伴隨著你一直一直在你所熱愛的行業裡,你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專家,發光發熱。

福特的歷史,我不了解,但是這部電影勾起了我對車的一些思考和興趣點,亨利福特二因為鬥氣而要比賽,要求謝爾比打造一輛全世界最好的賽車,以此能在1966年的勒芒世界錦標賽上打敗長期占主導地位的法拉利車隊,最終福特GT40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成功擊敗法法拉利,三連冠。

但是最後第二個主角——肯,在賽後兩個月後的一次賽車測試中出了意外去世了,雖然最後的結局會讓人感嘆,為什麼英雄總是要以悲劇收場,但是在情感上,是很喜歡的一部電影了。

肯是一個乾淨、純粹到靈魂骨子裡的人,是一個合格的靈魂賽車手,是如此完美的一個人物,是一門心思紮根並且沒有雜念的人,是對車及其溫柔的人(在這裡特別要跟朋友的馬道歉,曾經關車門對你稍許有些不溫柔),謝爾比是個生意人,福特企業那可笑腐朽的官僚主義,好像也絲毫不能腐蝕這個專注的肯。

這部電影想談的幾個點,能讓我有好幾個眼睛裡有淚目的瞬間,當做馬還在,靜靜地去了解它的長河歷史。

在看完電影之後,出自對於這段歷史的好奇,去翻了一些紀實,發現原來是由一個震驚賽車界的醜聞新聞而改編的真實歷史故事,影片的還原度還是很高的,我想我一個外行人在看的時候都會十分憤恨不平,何況是真正愛車和懂車的人呢?

1966年的勒芒福特確實包攬了前三,原本肯是贏定了,但是就是不喜歡這個特立獨行沒有一點「福特精神」的肯的福特高層,做的都是什麼卑鄙事呢,要求肯放慢速度和另外兩名福特車手同時到達終點線,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會好看一點,福特的品牌效應和臉上也才比較有光一些。

情義,謝爾比為了肯,賭得太大了,第一次讓他興致勃勃參賽、全身心投入賽事和不斷改造賽車的過程中,又臨時因為妥協,讓他退賽,他不能再傷害他了,這一次,他讓肯做自己想做的,謝爾比說,這場比賽,由肯決定怎麼結束。肯為了謝爾比,也照做了。兄弟情義,萌芽在一次深夜的和你去看車,起因在一次操場的摔跤鬥牛,昇華在一次次你不必知道的「我為你承受」。

對謝爾比最遺憾的事應該就是向肯傳達了減速的指令吧。這對惺惺相惜互相成就的隊友、好朋友、好兄弟,開頭和結尾的那段:「開車會遇到一個臨界點,車輪轉速達到每分鐘7000轉時,周遭一切事物的存在感都會逐漸消散,車會失重、消失,能被感受到的只有身體,穿梭於時空之中,每分鐘7000轉,是你成功的標誌,問你個問題,也是唯一一個重要的問題,你是誰」

謝爾比,這個總是一副不可一世嚼著口香糖的前冠軍賽車手,在商場銷售之間玩轉自如,也同時,要確定,坐在我謝爾比車上的,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賽車手,那個人只能是肯,那個在生活中罵罵咧咧管你去死刻薄刁鑽的男人,只要上了車,手握方向盤時,就是另一個人的肯,我想沒有人會不愛肯,我想你不需要是個賽車愛好者,也不需要懂車,雖然在現實中他這個人物性格根本沒有任何討喜的必要,他說的最多的就是push,我不知道賽車對於男人來說到底是什麼含義,我是女生,但是我突然能理解這樣一種追求極致的精神,一輛好的賽車的最大意義應該就是用盡和耗盡自己的極限,以報廢和自毀的風險在一圈圈的競速中推進自我衝向終點,衝向終點,哪怕它報廢了,它也是榮譽至上的,足夠了。

然而,勒芒卻宣布,三個人同時到達重點,冠軍是麥卡倫和另一個並行成員,唯獨,沒有肯。

如果不是這樣的官僚形式主義、黑暗人性和腐敗的制度體系,肯是實至名歸的一年連續三連冠的人。

也許到現在都不會有人能超越他吧,肯是實至名歸的賽車王。

比賽結束沒多久肯就在一次測試中由於剎車失靈而去世,本在第二年第三年,可以和謝爾比重新組建自己的車隊,奪回屬於他本應得的榮譽,但還沒等到那一天,他就離開了。

可惜他已經不用再向誰證明了,他和謝爾比留下了GT40,許多賽車手都駕駛他設計的賽車拿到了很高的名次。在影片中,肯在修車廠的一個細節,外面飛機與跑車旋渦轟鳴,我們現在用的很多汽車技術都是上百年乃至上世紀的工業革命與汽車運動之中人類的進步而發展得來的,很多人工工業文明的產物比如賽車,都依靠了航空及戰爭期間技術,很多人覺得賽車就是跑圈,很多人覺得賽車和日常轎車沒區別,我想這部電影,終歸要感謝肯和謝爾比對賽車界的影響乃至整個汽車行業,有了他們對賽車的熱愛理解與改造,也要感謝福特公司吧,有當初那樣的試錯過程和錯誤決策,在今天看來,才能有更加完善的進步空間和成熟的汽車工業,才有了之後的法拉利F1,才有了之後所有賽車你追我趕的蝴蝶效應,才有了這麼多對賽車的狂熱愛好者。

對抗,不只是賽道上車手雙車並行火花四濺的對峙,還在那賽場之外的決鬥,兩邊汽車巨頭的理念之爭,商業世界與理想主義的博弈,純粹與不純粹,尊嚴與妥協對立。

影片很有意思的一個點在於,觀眾對於兩邊汽車巨頭的好感會左右搖擺,一開始法拉利的狡詐,開賽時法拉利車手的嘴角奸笑和老闆氣急敗壞的樣子,和謝爾比的每次從中捉弄作梗結合都讓人心裡暗爽,而福特二世在一開始觀眾都可以理解他的復仇和尊嚴,對團隊裡的每個人也比較尊敬,雖然到最後根本不懂車甚至又開始牆頭草的時候是很操蛋,但是相對於來說,我還是喜歡法拉利,亨利福特二世根本不懂車,一個汽車製造商,可能更多關注的是商業與售賣績效,但是卻因為狂飆一圈後在自己的車上失控哭泣,他不知道自己的車可以開這麼快,不知道賽車是這個體驗,一個品牌的老闆,卻不懂自己產品的速度和駕駛,他不懂車,

而法拉利老闆,從一開始的大家以為的耍心眼,到後面其實都能感同身受和理解他的做法是對的,他擔心被收購後法拉利的車手需要無條件聽從這些不懂車和不懂賽車的人的指令,他瞧不上這些什麼都不懂的白痴,但是他唯獨對肯脫帽致敬,致敬他是個真真正正的賽車手,致敬他是一個純粹的人,致敬令他心服口服的比賽結果,哪怕這個男人最後要為了福特的政策放棄了這個冠軍名號時,他也已經是賽車界裡的一個傳奇人物了,人不為改變不了的事情而糾結,成就自己,有時候不需要向誰真的證明什麼,回去洗個澡,喝瓶冰啤酒,王還是王,哪怕全世界都應該給他個Champion。

我想這就是純粹與不純粹的區別吧,有時候看看那些為了生計為了蠅頭小利低下自己的頭顱去做不喜歡的事的時候,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作為事業熱愛與鑽研,真的是一件特別純粹和幸福的事情,這一類人是少數。

這世界沒有那麼純粹,能因為純粹而被人尊敬的,就是真的純粹,到最後你會發現,當終點即將到來,玷汙賽車賽事、體育精神、競技道術、所有對速度的浪漫主義,都會被這些抱著商業思維的反派而打壓和轉換成銷售額,精神被轉化為文化產物,文化產物變成營銷話術和宣傳渠道,越來越多的人會因為認知——共情——認可的一個過程,而去成全和理解這個過程,所以當這些拼死拼活的純粹賽車手變成品牌形象的犧牲品時,福特老闆拋下團隊坐上奢侈直升機去用餐,因為福特的銷售額已經看的到了,反而是一直板著臉和暴跳如雷的法拉利老闆轉而向肯低頭脫帽致敬。

妥協,謝爾比心臟不行,哪怕無法比賽,也能神仙水配藥心不在焉,但是當得到福特提供的能帶隊團隊的消息時,他花盡心思地研究與鬥爭,但最後卻也一次次妥協在無情的官僚和資本主義的毒瘤下。

肯儘管純粹與自由,但在未進入車隊時有著當下很多人的一個通病,愛好不能當飯吃,經濟與家庭責任,讓本來就失去修車廠的家庭雪上加霜,他這樣誰也不懼怕的人,在他被第一次禁賽的時候並沒有在謝爾比面前大發雷霆一走了之,而是在空蕩蕩的修車廠,在那個車底,不斷收聽和研究賽道情況和最新消息,一邊認真地記錄和指出解決方案,當純粹與現實綑綁,當賽車手也要面對溫飽問題,當賽車變成了有錢人和贊助商的重金遊戲時,真正能把握全場風向的不是那些手握方向盤的實力選手,而是那些在台上什麼都不懂還要點評的外行人。

這裡是讓我覺得心疼的一個點,這樣一個不可一世的男人,畏懼過什麼呢,除了那次扔掉他所有的獎盃,告訴他心愛的妻子說我們要好好生活以後不賽車了,賽車根本不能賺錢,兒子又默默地撿回來的那個瞬間?還是就算行吧所有東西都與我無關,我是一個沒有話語權的備選人物都算不上的淘汰者,哪怕所有的改進方案都是出自我手,哪怕我被踢出去,但是車它本就該溫柔對待,就算不被人所知,但無法減少我的責任和熱愛,哪怕我需要躺在跑車車底下的陰影上收聽賽事?

心疼的第二個點,最重大一個妥協,更多的來說是對一個賽車手最大的侮辱吧,在比賽期間的終點線前,這一次的妥協,是真正意義的妥協,交出對車子速度的控制權,slowdown,我想這個已經年過四十幾的優秀賽車手,有一個以他為榜樣和偶像每次都等待那句皮特爸爸帶你去兜風的兒子,有一個為了他更加讓步的謝爾比摯友,有一個可能會獲得榮譽但是會永遠失去作為賽車手身份的機會。在那條路上,看著後視鏡,靜靜的,這個男人脫下了眼睛,我看到他眼裡有光,看到他眼裡有無奈,看到他眼裡有通透,看到他眼裡有釋懷,我想到片頭那句,開車到7000轉/min時,一切都會消逝,問你個問題,也是唯一一個重要的問題,你是誰。

心疼的第三個點,肯去世六個月,謝爾比還是沒能走出來,謝爾比去肯家,本想和肯的妻子聊兩句,但是好像,在一個去世的人的親人面前,好像話語並不能呈現什麼多大的力量,見到他兒子,臨走前在車裡哭,情緒波動只能再次吃藥控制,可是還是沒有辦法,直到啟動車子,聽到賽車引擎低鳴的聲音,他的表情才漸漸穩定下來,戴上墨鏡的那一刻,馳騁離去的那一瞬間,非常難受,熱愛賽車的人,只有坐在它身上,只有聽到它的聲音,可以判斷它的輪胎痕跡,明知危險也要開得更快,再快,更快一點,才是一個真正的賽車手,謝爾比是,肯也是,但是肯離開了。

他不需要向誰證明什麼了,他不單單是肯了,他打破了個人記錄,他一次次將GT40推向極限,這個結果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行駛在這身後空無一車的賽場,在這條大道中駛向一團旁人不需要理解的火光。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