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賽道狂人》影評:比燃太多了!拍出不一樣燃爆飆車戲,真實和電影出入大!

賽道狂人影評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對《賽道狂人》這部電影感興趣,完全是因為請到了兩位實力擔當克里斯蒂安貝爾和馬特達蒙,如果不是因為這兩位演員,我可能就不會在意這部電影了。

目前《賽道狂人》獲得一致好評,豆瓣雖然評分很少但達到了8.6分,爛番茄不管是專業評分或是大眾評分,還有IMDB和metasore,都得到了極佳的讚譽,可謂是零差評。

但是,這樣口碑好到爆的電影,卻和幾年前的《銀翼殺手2049》一樣,叫好不叫座,目前《賽道狂人》上映一週多,全球票房才6400多萬,而影片預算是一億美金,別說盈利了回本都顯得挺吃力的。

基本上,《賽道狂人》是一部男人戲,不管從賽車還是從雙男角色,亦或是從劇情展開的角度,影片都充斥著男性的思維模式,有人會說這應該更吸引女性觀眾才對,因為是男人飆車戲,雄性荷爾蒙十足。

我就說一點,影片花了不少篇幅,去詳細認真研究一輛賽車的剎車系統,雖然我知道影片已經深入淺出說得很簡單了,但對於我不懂車的人來說,也是很難進入情境的。

當然影片如此深入鑽研的賽車理論知識,比《速度與激情》系列或《飛馳人生》這樣的電影專業多了。

為何《賽道狂人》熱不起來,坦白講,是因為《賽道狂人》的故事,或許在西方或賽車界比較讓人熟知,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基本就是個邊緣故事了。

所以換句話說,《賽道狂人》這部電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賽車視覺商業電影,影片的英文名是《Ford v. Ferrari》,直譯過來是福特VS法拉利,說的就是兩個品牌車之間的故事。

《賽道狂人》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時間背景放在1963年,福特汽車想要突破汽車市場高端品牌形象,打算收購資金短缺的法拉利,但卻被法拉利擺了一刀,還順便羞辱了一番福特。

福特老總亨利.福特二世決定不惜重金打造福特賽車團隊,挑戰勒芒24小時耐力賽,於是福特公司聘請到了卡羅爾.謝爾比,由馬特達蒙飾演,謝爾比曾經是1959年的勒芒大賽冠軍,但由於心臟病退休。

於是謝爾比找到了脾氣古怪在生活線掙扎賽車機械師肯.邁爾斯,由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

這兩位演員為我們貢獻了鬆弛和毫無表演痕跡的真實演出,尤其是克里斯蒂安貝爾,他已經不是第一次為了角色自虐瘦身成這樣了。

影片的主線主要就是從這兩位人物的視角展開,戲劇性的講述這兩人如何打造一輛賽車級的福特汽車,來贏得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冠軍的故事。

注意我用了戲劇性三個字,畢竟影片還是要按照一個比較商業結構的模式,去完善一部電影的起承轉合。

先說觀感,《賽道狂人》的故事其實並沒有很吸引我,無非就是講述代表強大的美國福特,如何在那幾年憑著一股熱血的力量,打敗常年在賽車界連勝的法拉利。

當然,最後影片在讚美福特賽車牛X的同時,也不忘最後甩臉反過來諷刺一下福特腐朽的內部制度。

而影片最重頭和吸引人的部分,則是賽車比賽方面,這也是影片最商業的部分了,長達152分鐘的電影,給足了真實賽車上的真.速度與激情。

上世紀60年代的古典賽車造型,簡直太養眼了,就算你不懂車,但當你看到這些流線型的賽車時,一樣會被當年的賽車設計所折服。

在賽車的動作戲份上,影片沒有過多的誇張快速剪輯,也沒有上天入地的飛車炫技,相反的影片用了很多平穩鏡頭,去貼近賽車的極限速度,去感受主角第一視角所帶來的震撼,就如影片中的台詞提到的:「當車子到達7000轉時,一切都開始慢下來,一切都將變得不一樣。」

在賽車類型影片並不少見的當下,不一樣則是《賽道狂人》給我的感官刺激,影片的賽車部分,雖說不是完全打開一個前無古人的視野窗口,但影片卻很好結合到了人物內心的世界,這或許也是影片真正高分所在。

說到人物,這才是《賽道狂人》真正的核心,影片說的是人而不是車,而由人物表達出來的主題,則是「榮光和尊嚴」。

「榮光和尊嚴」一直貫穿著整部電影,對外的是福特和法拉利兩位大佬之間的尊嚴之戰,對內則是謝爾比和肯邁爾斯之間的友誼尊嚴,去對抗龐大的福特臃腫虛榮體系。

《賽道狂人》非常細節的詮釋了謝爾比和肯邁爾斯兩人的心路歷程,但這樣的細節,有時候也會時常打斷影片的節奏,這或許也是大多數真實事件改編電影類型的一個通病,很多同類型的影片,都希望把所有細節和關鍵點全面完整敘述出來,從而在某些時間點迷失掉了電影主線。

比如肯.邁爾斯和妻子的戲份過於冗長,福特收購法拉利事件的幾場戲份也不少,都導致了影片的顧此失彼,想讓呈現得越多越細膩,反而在影片最後沒法真正讀懂這部電影要深入的是事件本身,還是人物本身。

這也是我覺得,《賽道狂人》在和殿堂級傑作電影比,還差一個檔次的原因。

此外,影片故事和真實事件的出入也不少,為了增大電影的可看性,很多地方都經過了戲劇的改編,接下來就為大家指出一些比較重要的出入點。

以下均涉及劇透解析,3,2,1

1,福特公司確實差點以1000萬美金買下法拉利,但合同因為有一條,是福特買下法拉利後,有權控法拉利在賽車上的預算。

於是恩佐.法拉利取消了交易,亨利.福特二世為了報復,決定花重金打造一支賽車隊對抗法拉利,我想說有錢任性真的挺好的。

2,當時參賽的福特GT40,確實非常危險,雖然當時在賽車界,福特GT40堪稱完美,但這輛車在空氣動力和剎車方面,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這也是最後讓肯.邁爾斯喪命的原因。

此外,福特GT40不完全是肯.邁爾斯和謝爾比的功勞,打造一輛賽車是一項極為專業的工程,不是一兩個人就能搞定的。

但影片為了能更突出兩位主角對賽車的影響,所以故意引導觀眾認為,福特GT40的打造,只和謝爾比和肯邁爾斯有關,連福特高層都差點不支持他們。

3,這就聊到福特賽車隊的總監比奧,在影片中屢次和肯邁爾斯過不去,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想要毀掉肯邁爾斯的職業生涯。

這些當然是虛構的,在現實中肯邁爾斯因為脾氣火爆,曾經一度讓福特的高層很難做,也就造成了雙方屢次出現摩擦。

4,關於福特和法拉利這兩位大佬,影片中有一段戲是謝爾比帶著福特二世體驗飆車,真實歷史中並沒有發生過,畢竟福特二世可是大老闆呀。

而且法拉利本人,也從來沒有出席過勒芒24小時耐力賽現場,法拉利本人都是通過傳媒來觀看比賽的,影片把法拉利本人放到現場,完全是要製造兩軍對決的緊張感。

5,在影片最後的比賽中,有一個爭議點是福特賽車中途更換了剎車系統,這個在現實中也是飽受爭議的,甚至很多人指出,這是福特贏得1966年勒芒冠軍的關鍵。

因為福特當時更換如此重要的系統而不是零件,這讓賽車的性能基本重新回到出廠設置,賽車也能更持久穩定高速的運作。

總結下來,如果你喜歡賽車,喜歡這兩位男主,那麼影片還是非常值得推薦的。

最後我給《賽道狂人》7.8分,其中很大一部分分數,是因為兩位主角的同台飆戲。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