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賽道狂人》影評:福特 VS 法拉利

賽道狂人影評

1963年,福特的老闆亨利·福特二世與法拉利創始人恩佐·法拉利談判的,由福特收購法拉利賽車部門的交易由於過度苛刻的附加條款而以失敗告終。被激怒的福特當即決定打造自己的賽車團隊,並立言將在每年一度的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擊敗法拉利。

很快,福特簽下了來自於阿斯頓馬丁車隊的約翰·威爾,並砸下了1000萬美元,開始研發新車。但是,1964年的勒芒並沒有為福特帶來好消息,出征的三輛福特GT40全都因為懸掛斷裂等各種故障而退賽。之後,不服氣的亨利·福特二世在這個項目上投入了更多的資金,同時炒掉了約翰·威爾,將項目負責人換成了曾在1959年率領阿斯頓馬丁車隊擊敗過法拉利的知名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然而1965年參賽的三輛GT40卻因為動力太強油耗過高導致沒能完賽,福特因此陷入了尷尬的局面。

經過上一年的整修改裝和調整之後,卡羅爾·謝爾比意識到好車與好車手都是不可或缺的,於是他和英國車手肯·邁爾斯一起,同時參與了新車的重新設計和調試,並於1966年率領13台最新研發的福特GT40 Mark II再臨勒芒。而這一年,法拉利派出的是3輛法拉利330 P3。由於GT40速度更快,而330質量更輕且省油,所以順勢造成了兩台車勢均力敵的局面。

肯·邁爾斯

在比賽的初始階段,由於被下令不得過速危險駕駛,福特一直落於下風。但肯·邁爾斯無視了這項指令,不顧自身安全,長時間以超過7000轉速的速度行駛,最終將GT40帶進了比賽前三。等到比賽進行的第17個小時左右,由洛倫佐·班迪尼駕駛的330與由邁爾斯駕駛的GT40在直線賽道上齊頭並進,兩輛車到了比拼速度的時候。最終,法拉利330由於車手的持續推進導致引擎過熱而敗下陣來。至此,邁爾斯的福特一號GT40和布魯斯·邁凱倫駕駛的福特二號GT40開始領跑比賽。

法拉利330 P3

福特GT40 Mark II

等到最後時刻,比賽的領先者是三輛福特。但是其中一輛由羅尼·巴克納姆駕駛的GT40相比於前兩名落後了十二圈,而兩輛領先的賽車,排在第一位的邁爾斯和第二位的邁凱倫處於同一圈。於是,福特的公關人員里奧·比比決定,為了展示福特的卓越地位,強調贏得比賽的是製造商,而不是車手,所以要求三輛賽車並排越過終點線。這項提議遭到了謝爾比的強烈反對,因為這將會影響邁爾斯最後的成績,他對於福特GT40所做出的貢獻和他幾小時前與法拉利進行的速度搏命都使他當之無愧獲得冠軍頭銜。但邁爾斯最後還是同意減速,讓三輛車同時衝線。

最終,由於邁凱輪的福特二號在比賽開始時比邁爾斯的福特一號落後八米,在起跑時覆蓋了更多的地面,導致邁爾斯在越過終點線時實際上已經落後於邁凱輪了,所以比賽的冠軍從邁爾斯易主給了邁凱倫。但福特以包攬前三的極致優勢獲得了這場與法拉利的較量,並在接下來的三年中連續獲得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四連冠。

這部時長長達152分鐘的電影以雙主角的模式記錄了福特的這場完勝,由馬特·達蒙飾演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車手肯·邁爾斯。貝爾的橡皮人屬性使他在增肥演完《副總統》中的迪克·切尼之後的7個月,減重約31.5公斤,成為了這個50年前的車神。與迪克·切尼這個善於隱藏情緒的陰謀家完全不同,肯·邁爾斯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直脾氣怪人,貝爾又一次奉獻了完全沉浸於角色中的表演,將邁爾斯對福特和對賽車的奉獻精神詮釋了出來。兩年中這兩個角色之間巨大的差距顯然也體現出貝爾又叒叕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潛力。可惜今年的神作演技實在是太多,奧斯卡欠貝爾的小金人大概又得再拖一年了…

本片劇情將親情和友情上的情感渲染穿插在激動人心的賽車賽事之間,並未使感情戲喧賓奪主的同時也為影片增加了與觀眾的共鳴點。它並不需要像《速度與激情》系列那樣用無數的快速剪輯和動作特效來強調腎上腺素激增的感覺,只需要將本就非常振奮的事實賦予畫面和完美的配樂就足夠了。

更多精彩影評劇評請關注公眾號「夢境電影」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