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DAU:娜塔莎》影評:年度最爭議「獲獎禁片」,尺度大到不敢看!

DAU:娜塔莎影評

第70屆柏林電影節在2月20日-3月1日如期舉行。

雖然趕上了國外疫情大爆發,但觀眾對藝術的追捧和熱愛,絲毫不受影響。

獲獎名單已經出爐,看點依舊非常多。

— 金熊獎GOLDEN BEAR —

最佳影片

《無邪 There Is No Evil》 導演:穆罕默德·拉索羅夫

— 銀熊獎SILVER BEAR —

評審團獎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 》 導演:伊麗莎·希特曼

最佳導演

《逃走的女人 The Woman Who Ran》 導演:洪常秀

最佳男演員

《我想藏起來 Hidden Away》 導演:喬治奧·迪里蒂

演員:埃里奧·傑曼諾

最佳女演員

《溫蒂妮 Undine》

導演:克里斯蒂安·佩措爾德

演員:葆拉·貝爾 Paula Beer

···

其中,有部獲得銀熊獎傑出藝術成就獎的影片,卻在電影界掀起了一場關於藝術和道德的「大論戰」;它就是——

DAU:娜塔莎

DAU. Natasha 」

有人將它稱之為「本世紀最偉大的電影」「前所未有的史詩傑作」

也有人認為這一場反人道的人性考驗,影片中充斥著悖道德倫理的真實露骨畫面,給演員和觀眾都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影響。

放映期間甚至有人忍受不了,起身離開。

這究竟是個什麼電影,講了什麼故事?

一切還要從一個前蘇聯科學家說起。

DAU

英文劇名中的DAU,是取自前蘇聯物理學家 列夫·朗道名字的最後三位字母。

列夫·朗道從小精通三門語言,8歲會做因式分解,12歲精通微積分;

14歲在巴庫大學同時攻讀物理、化學兩門學科,16歲到蘇聯最好的學校列寧格勒進修研究生,20歲在課堂上當眾打臉愛因斯坦,指出他的錯誤。

有人稱他是「世界上最後一位全能物理學家」

這位物理界公認的少年天才,本可以在物理界繼續乘風破浪。

但是一向狂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的他,卻在政治上犯了大忌。

列夫·朗道與當局的觀念相左,而當時的蘇聯正值「大清洗」運動的高峰;

在這樣的極端氛圍下,列夫·朗道因為某些言論被捕入獄。

列夫·朗道被捕後,各方人士前來為他求情。

「物理學缺了他不行!」

最後在多方的努力下,被關一年之後的列夫·朗道終於被釋放了。

從此之後,他就再沒參與過任何政治活動,一心專注於學術研究。

1962年,列夫·朗道憑藉開創性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之後他出了場車禍,雖在醫生的努力下保住一條性命,但從此也再無緣物理研究。

最終在60歲時,他傳奇的一生落幕了。

DAU系列(共14部),講述的就是以這個天才物理學家為原型,在1938-1968年發生在那個時代的故事。

原本,DAU系列不過是一部想描述列夫·朗道的傳記片;

但是隨著導演的野心不斷擴大,故事拍著拍著,就向奇怪的方向走去了。

怪才還是變態?

DAU系列的導演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1975年出生。

他的父親同樣也是一名導演;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伊利亞也踏上了電影導演的道路。

在DAU之前,伊利亞還曾執導過一部科幻懸疑電影—《4》

這是一部虛幻的憧憬與殘酷現實之間強烈衝撞的俄羅斯影片,既怪異又荒誕,有著導演濃烈而獨特的個人色彩。

而這種濃烈的個人色彩也延續到他之後的作品裡,也就是這個DAU系列。

DAU的構思最早是在2005年2009年正式開拍,2011年完成拍攝

直至2020年,它才在柏林電影節上放映,而且展映的版本經過多次刪減,由原來的8小時刪減至145分鐘,又在展映前刪減了8分鐘。

才有了如今我們所見的137分鐘版本

原本打算拍列夫·朗道傳記片的導演,在拍攝中發現自己想要表達的,已經遠遠超過了一部傳記片的體量。

於是,項目不斷擴大,最後它已經遠遠超出了「電影」這個概念,更像是一場實驗項目

為了再現列夫·朗道的故事,導演先是在烏克蘭郊區搭建了一個占地12000平米的「機構」。

按1:1的比例,復刻了列夫·朗道1938到1968年期間生活的蘇聯小鎮。

隨後,他又在全球招募了400名固定演員和上萬名臨時群演;

這些人大都不是專業演員,他們來自各行各業。

有的是科學家、政治家...還有的是清潔工和真實的罪犯!

DAU系列沒有固定的劇本,演員們可以在不脫離大框架的前提下自由發揮。

只是一旦踏進這裡,他們就必須在這個世界中嚴格遵守過去的生活模式。

不許使用任何現代化產品、只能穿過去的服裝、使用當時的貨幣...

還要被大大小小的微型攝像頭所「監控」。

導演採用了24小時全方位無死角拍攝的方法;

通過上萬個攝像頭,全方位的對演員們進行「監控」,拍攝下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這種私密性的窺探和前所未有的藝術形式,引起了強烈爭議。

當然,如果演員接受不了,可以隨時喊停退出。

儘管DAU項目爭議不斷,但還是吸引了不少人慕名前來體驗這種真實的虛擬人生。

虛擬與現實

與其說是扮演,不如說是演員們在這裡換上了新身份,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

大家在虛構的時空裡,生活、工作、戀愛、結婚...

同樣,這裡也有人類最原始的慾望,性愛與暴力!

影片中有一場施暴戲,這也是本片中最具爭議的一段。

女服務員娜塔莎全身赤裸著,被審訊者施暴;

拽頭髮、扇耳光,甚至往她的下體塞酒瓶!

令人震驚的是,這一幕不是特效、沒有借位,沒有打碼!

一切,都真實發生在女演員的身上!

這一幕被播出後,給觀影者帶來不小的衝擊。

當記者問到導演有關於這一片段的疑問時,他的回答更是令人無法接受——

「我不在乎!她本就是一個妓女,我是在一個性虐者妓院裡找到她的!」

飾演娜塔莎的演員在片場也曾一度崩潰,即使是在得知大概劇情框架的前提之下,也很難避免心理創傷。

「 機構裡95%的時間是我自己

所以拍攝之後不需要回到真實的自己

有些時候很可怕,有些時候很受傷

有些時候很有趣,有些時候很憤怒 」

DAU系列的創作初衷,也因此遭到了人們的質疑和指責。

大家不禁猜想,就這還是多次刪減後的版本,原版的內容是否更殘酷更反人道?

展映結束之後,「現實版楚門的世界」一詞便登上了話題榜;

《楚門的世界》中,金·凱瑞飾演的男主,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島的「攝影棚」裡,過著看上去似乎與常人相同的生活。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他前半生的每一秒都有上千部攝像機在對著他;

他更不知道,身邊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內的所有人,其實都是演員。

這部片子裡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碰撞,確實有很強的象徵意味。

人們對這部影片的解讀,也上升到了人生哲學思考的高度。

相信每個看過《楚門的世界》的觀眾的,都會對這個設定感到細思極恐;

而《列夫·朗道》系列不僅更加真實,也要更為恐怖。

如果說楚門的世界是一個善意的觀察實驗,展示的大多是善意的一面;

但在DAU的片場,卻充斥了太多人性的黑暗面。

在「機構」裡,導演就是上帝,是這個虛擬世界的締造者,擁有絕對權威!

特別是當「機構」裡的人接受了這混亂不堪又井然有序的「楚門的世界」之後,早已分不清虛擬與現實。

那麼在這個虛擬社會中道德、倫理又將如何定義?

DAU究竟是導演的極端藝術,還是他抒發私慾的保護傘?

如果這是電影界的一場「革新」;

那麼之後,觀影者將如何分辨哪場戲是「演戲」,哪一場是紀實?

但無論如何,DAU都將影響到人們對未來「電影藝術」的重新認知。

如今,DAU系列已累積700小時的影像素材據、250萬張圖片、4萬件衣物、8000小時的聲音素材、4000份文件資料。

DAU系列計劃共做成14部電影,而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DAU:娜塔莎》,只不過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目前,主角列夫·朗道還未登場就已經引發這麼大爭議了;

不禁讓人好奇,另外的幾部,又會有什麼樣令人不敢想象的故事發生。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